1.  > 英语一对一线上外教

教学方法‖邓振红:主题整合理念下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实践


加载中

加载中

退出全屏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重试

刷新

视频详细信息

邓振宏

江苏省溧阳市永平小学英语教师、副校长。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常州市学科带头人、常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现担任常州市兼职研究员、溧阳市小学英语协会副会长等职务;主持江苏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站、常州市优秀教师城乡牵手行动、溧阳市名师工作室。持续参与教育科研和课堂教学研究,承担省市级公开课及讲座50余场;在权威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现主持“十四五”省规划办重点项目《以提高文化品格为目标的中华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研究》,致力于提高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华文化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文刊登于《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23年第7期

【摘要】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主题承接并引领其他课程要素,为语言学习和课程教育提供情境。本文分析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文化意识培养的当代内涵;结合具体案例,阐释基于主题整合的文化意识培养体系构建的路径与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素养,促进英语学科教育目标在课堂中的实施。

【关键词】主题整合;文化意识;一体化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倡“整体语言学习”,即英语学习应注重语言整体、单元整体、主题整合、活动整合和“教-学-评”整合。实际教学中,很多一线教师在备课和教学时仍是一堂一堂地备课,缺乏单元的整体组织和规划,课间缺乏主题、目标、活动的整合和递进,文化意识培养的内容和目标也同样如此。本文以译林版《英语》教材为例,探讨如何基于主题整合优化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素养的教学实践。

一、融合理念下文化自觉培育的当代内涵

根据新课程标准,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欣赏,是新时代学生所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教育部,2022)。基于此,新时代基于融合理念的学生文化意识培养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课程标准中的“文化”包括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外国文化不仅限于英语国家的文化。第二,课程标准中的“文化”是指优秀文化,学生需要了解多元文化,但要欣赏、吸收和认可的文化应该是优秀文化。第三,课程标准中的“文化”包括文化认知,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了解文化现象,更要了解文化背后的文化底蕴。 例如,“我们不能只知道西方国家的人见面时如何打招呼,还要了解他们为什么这样打招呼;我们不能只知道中国人和外国人打招呼的方式不同,还要知道为什么不同”(程晓堂,2022)。第四,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态度,学生不仅要了解中外文化,还要注意学习和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第五,英语课程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行为判断能力,即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做事的能力。

2.构建主题融合的文化意识培育体系

1. 梳理教材中的文化知识

“文化知识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有关发明创造等物质文化知识,也包括哲学、科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教育等非物质文化知识,以及价值观、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劳动意识、社会风俗习惯等”(教育部,2022)。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育教学的主要资源,是文化知识的重要来源。译林版《英语》教材是按照课程教学理念、课程目标和二级内容标准设计编写的,融入了一定的文化知识。但由于教材篇幅限制、更新缓慢等因素,教师需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对教材的文化知识进行重新定位和梳理。

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情况,阅读教材、教师用书,对教材的文化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在教材梳理中,教师应树立整体意识,以主题为先导,从本单元向内看,从本册横向看,再从全套书纵向看,准确把握和提炼教材的文化知识。例如,译林版《英语》第五册(下)第6单元《厨房》的主题是制作和享受美食,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范畴。2019年,编委会将本单元文化时段“我用筷子吃饭,我用刀叉吃饭。”的内容调整为“中国菜闻名世界,我爱中国菜。” 分析这次文化知识的调整,至少体现了编者以下几个思路:第一,教材体系更加紧密地贴合“美食的制作与分享”这个单元主题;第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现在很多中国家庭也使用刀叉作为餐具,这种文化差异已经逐渐融合;第三,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强国,中国饮食文化也需要走向世界舞台。另外,在这一部分的文化知识分析中,教材中四大美食的英文表达可以有所拓展,除了词典中标准的英文表达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直接用拼音表达,这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好方法。

2.构建中华文化融合素材库

“任何一本英语教材都不能完全满足英语教学的需要,教师不应局限于使用教材文本,还需要结合单元主题拓展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程晓堂,2020)。2019年译林版《英语》教材修订后,增加了一些中国文化内容,但教材目标语国文化信息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不利于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达。因此,教师应以教材为依托,丰富中国文化资源,建立中国文化与小学英语教材融合的素材库,这是将中国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的基础(邓振红,2020)。

在将中国文化融入英语教材时,教师首先要考虑整合的必要性,即整合后的材料能否服务于教学话题的拓展、语言应用、文化比较等;还应考虑合理的整合视角,即整合后的材料与教材在主题、语言知识、语言难度等方面应保持一致。

例如,译林版英语Unit6(下)Story time部分介绍了南半球英语大国澳大利亚;Fun time部分介绍了英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将来时态和合理的语篇框架介绍一个国家的气候、运动、美食、名城景点等,但本单元没有涉及有关中国的语篇。为提高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国故事的能力,本单元应增加相关中国文化材料。教师可以模仿Story time部分或Fun time部分的语篇框架,编写介绍中国的英文文本或选择类似的英文绘本,如改编加州数字图书馆系列绘本《发现中国》,对教材的文本内容进行合理的选择、增减、改编和替换,通过重构文本实现教材内容的整合,构建中国文化整合材料,优化教材使用。

3.设计单元主题内容关联图

主题具有衔接、协调其他内容要素的功能,为语文学习和课程教育提供情境。新课标将主题分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科学三大类,约十个主题组;在教材中,主题包括单元主题、话语主题、课堂主题等。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体解读,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规划,确立单元主题和分步子主题,为设计单元教学内容做好准备。例如,译林版《英语》第六册(上册)第八单元《中国新年》主体部分,以邮件形式介绍了香港和内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和计划;文化时间部分则介绍了中国、英国和美国的重要传统节日。 经过对教材的学习,我们确定了单元主题为“了解和分享春节及其他重要节日的文化,能够热爱和传播中国节日文化,欣赏其他国家的节日文化”。围绕单元主题,设置了四个梯度递进的分主题:“了解更多中国香港等地的春节文化及其英文表达方式”“制定春节计划,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多读春节故事,热爱和传播春节文化”“分享节日文化,感受节日文化内涵,尊重节日文化的多样性”。以此为依据,本单元分为4课(见图1)。

香港英语教材_香港英语教材是英式还是美式_香港版教材

4.构建单元文化融合教学目标体系

教学中,部分教师认为文化意识培养目标与学生考试或学业质量没有明显的联系。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往往以标签的形式添加文化意识目标,很少考虑单元教学的整体内容。这显然没有真正理解文化意识培养的内涵和重要性。教师以主题为导向,围绕英语学科所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进行教学目标设计。在传统单元教学目标框架的基础上,增加“文化融合材料”一栏,明确教学中要增加的中国文化内容和文化意识培养目标。以译林版《英语》第六册(上册)第八单元《中国新年》的文化融合教学目标体系构建为例(见下表)。

3.基于主题整合的文化意识培养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文化意识的指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不同国家优秀文明成果,比较中外文化的异同,培养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形成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和正确价值观;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树立国际视野,坚定文化自信”(教育部,2022)。这也为我们开展培养文化意识的实践指明了方向,即从了解、领悟、实践到认同、内化。

1. 突出文化对比,提高学生的文化比较与判断能力

传统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长期创造的产物;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积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观看视频、语言交流活动等方式了解中外文化信息,了解语言背后的历史积淀与传承。因此,为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应设计适当的文化比较活动,引导学生在对文化多样性的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初步的文化比较活动。

例如,译林版英语5(下)Unit2Howdoyoucometoschool?Storytime的主题是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去学校,课文内容是苏海、杨玲、刘涛和Mike讨论自己的家庭住址和上学方式。中国小朋友要么住得离学校很近,可以步行上学,要么父母送他们上学,Mike住在离学校最远的阳光镇,坐地铁去学校。在学习和表达课文时,如果教师只引导学生按照课文的顺序表达“…livesin/near…He/She comes to school by bus/…”,学生就只会学会模仿语言,而不能理解其中的文化现象。其实,课本至少涵盖了中外两大文化差异:一是中国家庭一般喜欢住得离孩子学校近一些,方便孩子上下学; 英国家庭大多喜欢居住在郊区,城际火车和地铁是他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远高于公交车等交通工具。其次,在中国文化中,购买学区房、接送孩子上学是主流的育儿方式香港英语教材,而英国家庭则非常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能力。因此,在注重培养文化意识的课堂中,教师可以将三个中国孩子的地址和上学方式放在一起,与Mike的情况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运用本课的核心句型进行描述或解释,如下:Many English people like living in the country. Children generally go to school by train or by metro. Mike lives in Sunshine Town. It's far from school. But he always come to school by metro.通过这样的文化对比活动,可以逐渐训练学生用简短的句子描述所学到的中外文化现象和文化差异,初步培养观察、鉴别和比较中外文化的能力。

2.注重情景交流,提升学生文化适应与沟通能力

语言最基本的功能是交际,我们学习中外文化,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人们的礼仪香港英语教材,是为了在跨文化交际中调整表达方式,采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和适当的交际策略。

例如,译林版英语第五部分Unit8生日文化时间部分的内容为“西方人收到礼物后,通常会立即打开礼物”。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拓展西方人收到礼物时的一般做法:然后他们通常会打开礼物,对朋友说“谢谢,我很喜欢。”教师也可以对比拓展中国人收到礼物时的礼仪:“在中国,人们通常在聚会后打开礼物。”在情境应用方面,可以将文化时间部分的内容融入到本单元故事时间部分关于苏海、苏阳和迈克生日的短剧创作中。这样,学生可以通过语言实践活动,真实地体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礼仪,在人际交往中尽量体会对方的感受,知道应该避免的谈话内容,选择合适的交际策略,进行得体、有效的沟通。

3.渗透价值观教育,提升学生文化感知与内化能力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具有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教育部,2022)。通过英语科目的学习,引导学生把语言学习与做人、做事结合起来,并付诸行动。引导学生树立国际视野,培育爱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例如,译林版英语第五部分第七单元《中国节日故事时间》一节介绍了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教学方法‖邓振红:主题整合理念下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教学实践,即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几乎每个节日在介绍节日习俗和活动时都会有“与家人在一起”的描述,这意味着中国传统节日更注重家庭团聚。中国传统节日期间,人们除了与家人共度时光外,还有自己独特的活动。春节吃饺子象征着喜庆团圆、吉祥如意;端午节吃粽子象征着一举中进;中秋节吃月饼梨象征着团圆美满;重阳节吃年糕象征着步步高升、避开灾祸。 在教学本课文时,作者结合章节主题,引导学生充分欣赏课文中的节日插图,同时融入师生欢度节日的照片和视频,帮助学生重现和体验节日文化。作者还播放了李白的《静夜思》英文版,与学生一起朗诵,感受中国古诗中的乡愁。在课文学习后的输出阶段,作者引导学生通过When、Who、What、Why、How的结构介绍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见图2),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译林版英语第六部分Unit5派对文化时间的内容是“当你参加西方的派对时,你应该带上礼物。不要太早到。你可以迟到几分钟。”读完这一部分后,学生不能理解为什么参加西方的派对要迟到几分钟,因为在生活中,他们受到的礼仪教育是“当你参加中国的派对时,你应该带上礼物。不要迟到。你可以早到几分钟。”在教学中,作者向学生展示了西方派对的典型照片和视频,学生自己发现并得出结论:“因为在西方国家,人们通常需要很多时间来准备派对。如果你早到,主人就会很匆忙。”“西方人通常很晚才开始派对,他们也喜欢很晚才去参加派对。”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我觉醒。

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体会英语歌曲、古诗词的韵律,理解与中外优秀文化相关的图片、短文,发现和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才能养成自信、自立的良好品格,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增加中华文化比重,提升学生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能力

新时代,中国作为世界大国站在世界舞台中央,如何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也是英语课程的当代任务,教师应围绕单元主题和单元文化意识培养目标,增加中国文化材料和语用学比重,统筹规划单元育人蓝图。

译林版英语教材第一单元从五年级开始全部是阅读世界名著,课文全部选自西方文学作品。作者以主题为整合香港英语教材,选取相关中国经典的英文绘本进行补充阅读,增加中国文化的比重。如译林版英语第五册(上)Unit 1 Story time的故事是《金发姑娘和三只熊》,作者在听读空间中补充了中国文化绘本《叶公子对龙的爱》,第五册(上);第五册(下)Unit 1 Story time的故事是《灰姑娘》,作者在《立生罗盘分级绘本》中补充了中国故事《花木兰》; 第六册(上)Unit 1 Story time 的故事为《国王的新衣》,作者补充了《李生北极星分级读物》中的中国故事《国王和他的禹兵》;第六册(下)Unit 1 Story time 的故事为《狮子和老鼠》,作者补充了自编的中国文化读物《人各有千秋》。学生只有通过丰富的中国故事阅读和充分的中国文化输入,才能提升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的能力。

译林版英语第六册Unit 4 Road Safety Culture课时的内容是“在英国,人们靠马路左侧行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除香港和澳门外,人们靠马路右侧行驶。”为什么香港和澳门也和英国一样采用左侧行驶的交通规则呢?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简单加入香港和澳门曾是英国殖民地的历史背景,或增加香港英式文案的阅读,介绍香港的英式下午茶,以及香港多条以英国名人或地标命名的街道等,帮助学生掌握更多关于中国香港历史的英语表达,以史为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英语课程落实立德育人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能力、为国担当的时代新人,也必须落实在文化意识的培养上。教师明确新课标中文化意识培养的内涵,构建基于整合理念的文化意识培养体系,开展整合型文化意识培养的教学实践。通过发掘教材文化知识,丰富中国文化材料,开展文化比较学习,提供模拟情境语用交际等香港英语教材,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比较判断能力、调节沟通能力、感知内化能力。

【注:本文为江苏省“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以提升文化品格为目标的中国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研究》(项目编号:B/2021/02/52)的研究成果。】

【参考】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2

[2] 译林出版社.2019.义务教育教材.英语(三年级起)[T].南京:译林出版社。

[3]程晓堂.2020.如何结合单元主题运用扩展教学资源[EB/OL].

本文由佚名发布,不代表阿卡索英语培训 - 英语一对一线上外教培训!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xians/1693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