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黄艳萍| 英语教学中学习与理解活动设计的问题与策略
■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学习理解是基本的输入活动,学生在这一学习层次中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但不少教师认为学习理解活动设计比较简单,对此重视不够,缺乏思考和分析,导致课堂热闹非凡,学生却只能获得碎片化的事实知识和语言点。 本文提出,教师在设计学习理解活动时,应充分挖掘课文背后的价值,创设真实情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结构化知识,培养逻辑思维,并为应用实践提供基础,为迁移创新奠定基础。
■ 关键词:学习理解; 活动设计; 问题; 策略
引文:王芳线上英语教学案例,黄艳萍。 2023.英语教学中学习理解活动设计的问题与策略[J]. 英语学习,(6):26-29
有关设计学习和理解活动的常见问题
导入单一,时间分配不当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感知和注意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承担着激发兴趣、激活话题、创设情境、安排任务、过渡衔接等功能。导言的形式和效果将影响整个课堂的教学质量。 的重要因素之一。
但笔者发现,部分教师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存在形式单一、时间分配不当的问题。 在课堂开始时,一些老师通常会使用一首歌曲,引入童谣,或者向学生发出正式的问候,例如“你好吗?” 今天天气怎么样?等这些正式的介绍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影响学习和理解的效果。 此外,有的教师还设计了过于复杂或过于简单的导入活动。 如果介绍活动过于复杂,课堂介绍时间过长,会消耗学生的注意力; 如果导入时间太短甚至不导入,学生就会缺乏充分的心理准备,无法形成学习预期。
缺少焦点,忽略已知的激活
许多教师在设计感性注意活动时,为了活跃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往往注重活动形式是否生动活泼王芳黄艳萍| 英语教学中学习与理解活动设计的问题与策略,从而可能忽视了活动与学习主题的联系,难以激活学生已有的与学科相关的知识、经验和语言表达。 教师无法把握学生语言的出发点和话题的学习内容,因此很难设计出满足学生认知需求的感性注意活动,从而无法引导学生探索本课要解决的问题,导致后续学习的动机和目的不明确。
例如,在讲到数字这个话题时,老师在介绍时要求学生随着音乐唱一首关于数字的歌曲。 唱完后,老师问学生“这首歌是关于什么的?”,学生回答“数字”。 随后,老师开始带领同学们学习新课程。 在这次介绍活动中,老师没有继续问“你知道哪些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可以看到数字?”等,未能激活学生对该主题的现有知识。 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学习的起点,学生也很难感受到自己的认知需求。
问题分散,缺乏教学主线
学习理解活动是基于文本的学习活动。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常常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获取和整理课文信息。 很多老师在设计问题时习惯于逐段提问,忽略了问题与课文主线意思的关系。 因此,大多数问题都是针对文本的事实信息“有知识地提出”,例如What does... say? ……如何回答?等,很少涉及文化、价值观、解决问题等深层内容。 在这样的问答环节中,学生只需专注于老师提出的问题线上英语教学案例,通过读、听、读在课文中寻找答案。 问答环节的结束意味着学习和理解过程的结束。 这样的问答环节是一种肤浅的理解活动,学习过程缺乏主线,学生回答的内容停留在碎片化的事实信息层面,导致学生之间无法产生真实、深入的互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文之间。 。
以教师为主导,忽视学生主体
许多教师认为,只有在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环节,学生才应发挥主体作用,学习理解环节才是输入部分,教学内容是事实性的,学生只需被动接受。 因此,教师在设计学习与理解活动时,为了主导教学、控制课堂,通常习惯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设计教学活动,甚至为每个问题设定标准答案。 他们拥有绝对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学习状态。 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丧失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能力。
当谈到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时,教师会发现,虽然设计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但学生却不知道如何进行,常常无话可说或不知所措,回答不相干的问题或讲述不相关的内容。谎言。 究其原因,是教师在设计学习与理解活动时,未能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的机会。 因此,当涉及到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时,学生很难有真实、舒服的输出。
重视教学,缺乏方法指导
在学习和理解活动中,教师普遍过于注重学生对单词、句型等语言知识的掌握,使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过程成为一种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 特别是在总结、整合阶段,一些教师设计的一些活动仍然以总结、复习知识点为主。 课后,黑板上呈现的仍然是功能句型和词汇的列表,而不是文本整体语境的结构化结构。 梳理,使学生无法建立信息之间的联系。 教师没有通过概括、整合环节的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学生虽然学到了知识,但不能结构化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违背了学习和理解活动解决问题的目的。 原意。
学习理解活动的有效设计策略
合理安排,巧妙引入
引言是学习新课程的信号和基础。 教师在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介绍时间不宜过长,形式不宜过于复杂。 建议在3-5分钟内介绍新课程。 其次,介绍要有明确的目的。 教师要围绕主题情境,以终为始,从教学目标出发,逆向设计导入活动。 第三,教师要充分考虑所教学生的年龄特点,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 例如,低年级可以用与主题情境相关的图片、视频、歌曲、游戏等进行热身,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期望; 高年级可以从话题交流入手,充分激活学生已有的话题相关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导致问题需要解决,让学生产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
创建环境并加强联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师应通过感知和注意活动创设主题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因此,教师在设计该环节的活动时,应充分考虑主题情境与学生现实的关系,通过活动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激活学生的知识,引发学生的思维。 同时,教师要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以便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 下面,笔者通过具体案例来说明在设计学习理解活动时如何创设主题情境,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
案例一(北京上地实验小学陈旋老师提供)选自人教小学五年级第一卷第五单元《英语》(一年级开始),单元主题为“电视节目和电视观看习惯”。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电视节目,进一步了解电视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养成看电视的好习惯。 本单元第六课的副主题是“改变电视观看习惯”。 故事讲述了一家人看电视的故事,因为每个人喜欢的电视节目完全不同,所以在选择节目时互不相让。 突然停电了,全家人不得不放弃看电视,转而玩游戏,享受着和睦相处的快乐。 故事的主旨是,电视在丰富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影响着我们与家人的相处方式。 事物往往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事物。
在本课的感性注意环节,老师首先要求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并简要说明理由。 然后老师问:“你认为电视总是给我们带来快乐吗?” 引导学生思考电视对生活的影响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朗读故事,注意人物的情感变化及其原因。
教师在设计本次活动时,结合上节课的内容和单元主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话题,推荐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阐明电视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好处线上英语教学案例,同时思考是否可以电视将使人民受益。 对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学生讨论的话题围绕单元主题,与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相一致。 同时,教师可以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据此进行讨论,使学生建立已有的知识经验与学习主题之间的关系,形成学习期望,为后续的课文学习做好铺垫。 背景知识。
有效地构建意义并提出问题
在获取和整理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问题逻辑与课文主线的关系来设计问题链。 问题链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设计的一系列问题。 问题链由课本知识转化而来,层次清晰,有一定的体系,问题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在一连串的问题中,第一个问题是第二个问题的前提,第二个问题是第三个问题的伏笔和阶梯,依次延伸,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问题链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的学习从信息抽取层面转向文本评价和思维提升层面。 以问题链作为引言环节的脚手架,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促进思维的发展。
案例2(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曲锐老师提供)的教学内容选自外研小学《英语》五年级第一卷第7单元(从三年级开始),主题是“认识并爱护工作犬”。 在帮助学生了解导盲犬的过程中,老师围绕核心问题“什么样的狗可以成为导盲犬?”设计了以下问题链:
Q1:您对导盲犬了解多少? (作出预测)
Q2:关于导盲犬,您想了解什么? (问一个问题)
Q3:菲菲可以当导盲犬吗? 为什么或者为什么不? (从文字中获取信息)
Q4:什么狗可以当导盲犬? (看完视频和阅读文字后的总结)
这四个问题环环相扣。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老师补充的视听和阅读材料,对导盲犬的品种、体型、性格和训练周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学生在梳理、总结、整合的过程中,了解导盲犬对人类的贡献,感受人与导盲犬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加深对导盲犬的认识,提高对导盲犬的保护、热爱和尊重。狗的犬类意识。
突出主体,强化动力
在学习和理解的过程中,教师还应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更多独立提问、小组讨论、与学生互动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和理解的效果。
案例3(北京上地实验小学陈旋老师提供)依然以民教版小学五年级第一卷第五单元《英语》(一年级开始)为背景。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老师在第六课的新知识获取和整理环节中设计了以下活动:老师呈现故事中的第五个插图,以及一家五口画面中彼此无视,显得冷漠。 很高兴。 老师在问学生“你从图中知道什么?”的基础上,又问“你想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独立提出问题,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然后教师要求学生自行阅读课本文字和插图,查找相关资料,进行小组交流,独立解决问题。 接着,老师展示了第六张图,图中显示停电了,客厅陷入一片黑暗。 老师通过“停电了,他们会发生什么?”的问题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并根据生活经历预测故事的后续发展。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1)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线上英语教学案例,学生根据课本中的图片信息自主提问,通过自主阅读获得答案; (2)为学生创造一个表达自我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朗读、表演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深刻认识冲突和矛盾。故事中的解决方案。
形成框架,方便表达
在归纳、整合环节,教师可以利用板书,有条理、有逻辑地呈现课文的整体脉络,从而促进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思维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利用多种图文组织工具对课文进行整理。 例如,带有故事情节的文本可以用故事地图或流程图进行整理。 有因果关系 文字可以用因果图或鱼骨图来体现。 此外,在方法指导上,特别是资深教师,可以结合所学课文,帮助学生理清语言输出的框架,引导学生进行逻辑表达,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案例4(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院黄艳萍老师提供)的教学内容选自外研小学六年级《孩子的好习惯》单元八第一卷第二课“英语”(从一年级开始)。 在归纳整合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文字进行梳理和拓展,通过思维导图(如图)共同总结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 思维导图清晰地呈现了学生应具备的四个方面的良好习惯,帮助学生在后续的应用实践中更有针对性地思考和讨论,从而加深对主题含义的理解和学习从多个角度理性地表达观点。
数字。 孩子们的好习惯第二课黑板设计
结语
学习与理解活动承担着单元主题意义的输入功能,在单元整体教学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本文梳理了教师在设计学习理解活动时面临的常见问题,并探讨了有效的学习理解活动设计策略。 在设计学习理解活动时,教师应充分研究课文,提炼主题意义; 创造主题情境来激活学生的知识; 设置有效的问题,进行真实的沟通; 为提高学生能力提供方法指导。
教师可以利用《学习理解活动设计检查表》(见表)来自我检查和改进该部分的教学设计。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概念的学习理解活动是教师帮助学生结构化知识的过程。 教师在设计、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时应始终以学生为本,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桌子。 设计学习理解活动清单
关于作者
王芳,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培训学院小学部英语教研室主任。
黄艳萍,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院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副主任。
本文由佚名发布,不代表阿卡索英语培训 - 英语一对一线上外教培训!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xians/9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