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言大学外教全秀珍:我在中国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
全秀贞(中)出席外国专家招待会
全秀贞(后排右四)和她的中国学生们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焕星):在中国,有一群特殊的教师,他们是扎根中国的外籍教师。他们远渡重洋,在中国有着怎样的经历?究竟有什么“魔力”吸引他们留在中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韩国外教全秀贞的故事,从她眼中感受中国社会和教育发展的新变化。
1993年秋天,全秀贞从首尔来到北京大学外教,进入北京语言大学学习中文,直至硕士毕业。全秀贞回忆说,她记得当时北京的主干道上几乎没有汽车,但辅路上的自行车却多得如潮水般涌来。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移动支付的广泛使用,大大方便了大家的日常生活。“韩国人大多用信用卡,但中国不需要这些北京语言大学外教全秀珍:我在中国完成了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都用支付宝、微信支付,不用带现金。我觉得变化很大。我刚来的时候,系里所有消息都是用邮件发的,现在全是微信,其实只要一部手机,什么事都能办,这是一个很发达的现象。”
在北京语言大学取得硕士学位后大学外教,全秀贞曾一度回到韩国,但她的事业依然与中国紧密相连。全秀贞说,当时的老师鼓励她翻译中国小说。从那时起,翻译中国小说的愿望就在她的心里种下了。有一次,她偶然读到了曹文轩的作品《红瓦》,读后非常感动,于是决定翻译这部四十多万字的作品。经过两年的努力,全秀贞终于在韩国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译作。“书出版后,我拿着书去见老师,她很惊讶地说:‘没想到你能翻译出来!’我说:‘你说我能行?’她笑着说:‘老师会对学生这么说,但你是第一个相信并真正做到的人!’” 就这样,我走上了文学翻译的道路,至今我仍忘不了第一次看到自己翻译的书出版时的那种激动心情!”
此后大学外教,她就再也没有停止过翻译,已经翻译了40多本中文书籍。今年暑假,她还带着翻译的作品到韩国各地演讲,传播中国文化。
全秀珍说,自己是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中国、适应中国、进而喜欢中国的。为了及时解决翻译中遇到的困难,全秀珍2012年决定回母校任教,开始在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韩语、韩国文学、论文写作等课程。7年时间里,她在北京语言大学教出了一批又一批学生。前不久,她的一名学生在全国性的韩语演讲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这让她感到特别高兴。
在她看来,中国教育环境的变化不仅体现在硬件设施建设上,国际学生交流的增多、中国传统文化地位的上升都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我发现他们对父母的孝心很强。(当被问到)如果一些(中国)学生有机会出国工作,他们愿意去吗?很多学生都说不愿意。这在韩国孩子身上是看不到的。所以我很感动,中国孝道的传统文化还是这么浓厚(根深蒂固)。”
全秀珍说,从开始教书的那天起,看到学生们一天天的进步,她感觉就像看到了过去的自己。在教学生的时候大学外教,她总希望自己能像之前的汉语老师一样热情、认真,这是她肩负的责任。
本文由佚名发布,不代表阿卡索英语培训 - 英语一对一线上外教培训!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xians/16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