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馆内到馆外,国内博物馆教育潜力巨大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 同日上海博物馆英语,整合11家博物馆教育资源的上海博物馆教育联盟正式成立。 上海博物馆首次从馆内到馆外组织教育活动,推出“河友金——行走上海”活动,邀请年轻家庭和专家漫步上海,学习历史。
教育被认为是博物馆的首要功能。 这背后是国内博物馆人的认知转变:与世界一流博物馆相比,国内博物馆教育缺乏的不是能力,而是视野。 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博物馆不能把视野仅仅局限于博物馆,而应该有推动社会迈向更高文明水平的责任。
弥补博物馆教育短板需从“童技”入手
“上海是一座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这样的底蕴散布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等待着人们去发现、去欣赏。我们的活动就是用我们的脚步去丈量上海的历史文脉。”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阐释举办“哈友金——行走上海”的初衷。 在此前的试走中上海博物馆英语,15组家庭跟随领队老师参观了土山湾艺术馆、光启公园、天文馆、徐汇图书馆、徐汇中学等。 “以前只知道我们有很多高科技游乐场,没想到我们家门口就有这么深厚的历史。” 参加这次试走后,10岁的男孩曹晨依然满怀兴奋。
“弥补博物馆教育的短板上海博物馆英语,国内博物馆目前急需修炼‘儿童技能’。”杨志刚直言上海博物馆英语,青少年是一个人智力发展、性格发展的重要阶段,是责任。博物馆开展适合自身的教育活动。 据介绍,自1952年成立以来,上海博物馆有意识地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从一开始的简单宣传活动发展到每年近千场各类活动。
2016年底,上海博物馆在常规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推出全新的“亲子教育平台”。
该平台针对4至14岁的儿童及其家人。 截至目前,已推出亲子游、绘本阅读、手工活动、徒步巡视等30余类200余项活动,营造了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 未来,上海博物馆东馆还将设立专门供青少年体验博物馆的永久性空间——“探索宫”,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 设有互动展览和场景,通过体验和互动探索人文世界。 神秘。
教育功能的实现必须融入博物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5年,《博物馆条例》的实施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因为,在我国博物馆行业的第一部国家规范性文件中,博物馆三大功能中都提到了“教育”二字,其次才是研究和鉴赏。 事实上,从1905年中国人办的第一座博物馆——南通博物馆诞生起,启迪人们的智慧就一直被视为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 放眼世界,教育活动的丰富程度和质量不仅是一个博物馆能力的体现,也是当地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博物馆教育专家陈增禄指出,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实现必须融入到博物馆日常运营的各个方面。 与国际知名博物馆相比,国内博物馆的差距在于理念。 大英博物馆内不仅有专门为残疾人设计的电梯、卫生间、轮椅等硬件设施,还有标本触摸、导盲犬服务、扩声系统、音频解说导游等专业化服务。 如何服务残疾人是每个员工的必修课,包括前台、导游、保安、保洁人员。 如果轮椅在上坡时停下来,10秒内就会有人过来帮忙。 陈增禄说:“这种对残疾人的关爱从馆内到馆外,国内博物馆教育潜力巨大,就是最温暖的教育。”
本文由佚名发布,不代表阿卡索英语培训 - 英语一对一线上外教培训!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peixun/14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