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英语一对一外教

教育部发布年度报告:规范网络语言使用已形成共识


教育部1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英语形容词的用法总结,发布《2014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2014年,热词短语走势持续不减。 大量反映社会各方面的词语活跃在社会语言生活中,成为每年社会变迁的记录者。 “法律”、“反腐败”、“迷失”和“马航”分别领跑年度国内词语、国内词语、国际词语和国际词语。

10年抽取年度新词5264个,规范网络语言使用达成共识

这是教育部、国家语委连续第十年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10年来,报告共提取年度新词5264个,记录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据了解,教育部先后成立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有声媒体、教育教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资源监测研究中心。 每年收集超过10亿字的数据,为社会语言生活监测和研究提供基础信息。

专家指出,过去10年是社会转型时期,也是网络文化特别是自媒体流行的时期。 从网络论坛,到博客、微博,最后是微信,媒体平台的变化也带来了语言的变化。 在调查博客中的语言使用情况时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社会”、“问题”和“国家”是男性在互联网上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而女性最常使用的词语是“女人”、“男人”、“爱情”和“孩子们”。 此外,网络时代,数量大、使用小众成为新词的一大特征。

传播快、消亡快、生命周期短也是这一时期新词的特点。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研究中心音频媒体语言分中心主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侯敏介绍,每年三分之一的新词往往到了第二年就不再出现,变成了“退休的话。” 此外,表达事件和新概念的词语也较多,这是这一时期新词的一个特点。 这也是相当一部分新词很快退役的原因之一。

《报告》显示,我国现已进入接入国际互联网第21年。 互联网背景下孕育的网络语言已经成为汉语体系中相对活跃的组成部分。 但由于互联网的“虚拟社区”和自主性教育部发布年度报告:规范网络语言使用已形成共识,媒体“缺乏把关人”,粗俗语言大量出现在互联网上,并从线上向线下蔓延。

据介绍,低俗网络语言不仅在网络上频繁使用,报纸、广播、电视中也同样出现,很多词语的使用频率不亚于网络。 比如2014年兴起的“搞笑酷炫”。其中,“豆瓣”在2014年国家语言监测语料库中出现了1117次,比时下流行的“微信红包”使用频率更高。

英语形容词的用法总结_用法形容词英语总结怎么写_用法形容词英语总结大全

有专家表示,“人坚韧、乐跑、童鞋”等词语并不粗俗,只是词语创作不符合标准,或者只是谐音笑话英语形容词的用法总结,适用场合有限,比如“山寨、真棒、限时抢购”、“喜欢”等都是很好的网络新词。 一般来说,它们的使用应该不受限制,并且应该适当使用。 至于它的生命力是否持久,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报告》指出,网络语言低俗现象亟待治理,规范网络语言的必要性正逐渐获得社会认可。

我国高校“一带一路”小语种数量不足,培养模式较为单一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高校“一带一路”小语种专业数量不足。 “一带一路”覆盖的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东非5个地区的官方语言数量超过40种。 2010年至2013年我国高校外语专业仅覆盖其中20个。

学习“一带一路”小语种的学生数量相对较少。 2010年至2013年,招收学生的20个“一带一路”小语种中,有11个语种在校学生人数不足100人,希腊语、希伯来语、孟加拉语、尼泊尔语等8个语种在校生不足100人。 100名学生。 校园内学生人数不足 50 人。

有专家指出英语形容词的用法总结,我国小语种的培训模式比较简单。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小语种课程普遍采用语言学与文学教育相结合的方式。 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知识结构单一,无法满足大量懂外语且具备“一带一路”建设所需其他专业基础的学生。 需要综合型人才。

有专家建议,应调整小语种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多元化培养模式:一是小语种加通用语言的模式。 二是增设小语种区域研究模式。 学生除了掌握一定的语言外,还必须深入了解该语言所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 三是在小语言中添加其他专业模型。 学生不仅精通语言,还熟悉金融、交通、互联网、新闻、法律等专业。

此外英语形容词的用法总结,我国还制定了12个民族的16个拉丁字母书写方案,建立了汉语语言资源音频数据库,建立了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彝文等传统通用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规范标准。 今后,仍将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 (记者赵格蕾丝)

本文由佚名发布,不代表阿卡索英语培训 - 英语一对一线上外教培训!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j/1438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