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显杰回忆徐云华博士:协和前辈的珍贵礼物
仅供医疗专业人员使用
现在,徐医生也离开了我们,她的声音将永远留在世间,留在协和妇产科的心中。
一个
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 Concord 妇产科医生来说,这盘磁带是无价的礼物。 1993年进入康科德妇产科后,我从同事那里借了一盘磁带,撕了下来,还复印了一本小册子。不过我前天也没找到,肯定没丢,总有一天会自动出现的。
该磁带包含妇产科中最常用的术语。男主讲者是吴宝珍博士,英语水平非常高;女主讲人是徐云华博士,中文水平相当。为什么我选择徐博士学习中文,直到昨天早上我才知道原因。我猜大概率是因为和徐医生同时的妇产科医生都不是北京人。而且徐医生是地道的北京人,普通话标准发音,嗓音像个少女。
这段录像带影响了我们中的许多人。刘心妍教授深情地写道:“我还保留着徐云华教授的中文和吴医生的《妇产科常用词汇》的英文集。徐医生的声音纯洁如少女,吴医生的声音深沉醇厚,就是听着两位学长的‘课件’像艺术品一样慢慢长大。感谢徐博士和吴博士!”
对我来说,这盘磁带的影响更为深远。我来自重庆郊区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中学虽然是全县最好的第一中学,但学校的英语教学水平却很一般。由于缺乏基本的教学设备(录像机),中学英语课上基本没有听力,所以发音不标准,甚至还有四川风味。同样在大学医学英语,由于经济原因,我没有买录音机,勉强通过了大学英语考试,英语单词的发音也不是很准确。但是,我的发音是相对标准的,只是在妇产科专业词汇方面。原因是吴宝珍和徐云华博士制作的《妇产科常用词汇英汉对照》磁带。
科里曾经有个同事叫朱,和央视主持人名字差不多。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英语水平极高,多次担任国际会议同声传译。但是,在专业词“子宫”的发音中,我被大大“击中”了一次。
子宫的专业英文是Uterus,正确读音,如果我们在学习英语的时候用汉字强制拼音的方法,应该读作“Uterus”,我听过很多吴次 徐医生和徐医生朗读的录音带,单词发音自然准确。这头英语牛朱医生的读音不对,还被强行打上汉字。她的发音是“Atelruas”,为此我们还翻了字典来判断。唯一一次赢得英文降维打败我的就是超级高手,当然要感谢这盘磁带。
第二
博士。徐云华是协和妇产科及国内产科界低调内向的大四学生。 1935年生于北京,1956年至195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专业,1959年至1964年就读于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系。 1964年8月毕业后分配到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工作。 1985年至1997年任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副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受聘为世界粮食计划署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医学顾问。
博士。徐云华认真负责,大胆细心谭显杰回忆徐云华博士:协和前辈的珍贵礼物,治病果断,思虑重重,学识渊博,临床经验丰富。在窒息复苏、胎儿呼吸窘迫、新生儿窒息病因及治疗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
博士。徐云华1983年至1984年赴南加州大学女子医院研究高危妊娠,1992年赴英国接受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母乳喂养培训。我国友好医院和母乳喂养项目。她还亲自撰写并解释了建立爱婴医院的录像带。
三个
我第一次见到徐医生是在产科。当时,病房由徐医生负责。因为当时打算留在内科,所以在产科实习的时候也不是很认真。徐医生应该对我没有太多印象。但我对徐博士的印象还是很深的。她个子娇小,但走路和说话都快,做事利落,就像产科医生应该有的样子,更像陈荣教授所说的:她有将军和侠女的风度。
我第二次见到徐医生是在我面临是否可以留在协和妇产科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内科没有留住我,我也不愿意有老师推荐的科室,于是写了推荐信去找郎静和医生。当时,妇产科接诊的4人名单已经敲定。郎大夫看我很诚恳,决定当年尝试调整技师人数。他让我抄录一份自我推荐信,发给两个副主任,让他们跟人事处打。
其中一位副主任是徐云华博士。在11楼3楼小办公室看了我的自荐信后,徐云华博士说:“小字真的很漂亮,我没有异议,我会去找杨修(玉)商量,还有让她去人事部,告诉她她在打架。比我强,去!”。说完,她亲自带我去了11号楼2楼杨秀玉主任的办公室。实习期间,我们没有轮换宋洪钊院士和杨秀玉教授所在的高度专业化绒癌组,所以不认识教授当时的杨修宇。徐医生向杨医生简单说明了一下情况,然后回到了11号楼的3楼。
博士。杨修宇看了我的自荐信,说道:“哥们,这件事很难指定,不过我马上帮你争取,成功了再告诉你!”她说完,就带着斗志昂扬的心情离开了我。走了。三天后,教育部的老师通知我,我被妇产科录取了。后来,据人事部老师说,杨秀玉博士是真的为了我的问题和他们拼了。
正因如此,我对徐医生和杨医生有着特殊的感情。
四个
留在妇产科后,我的第二轮是轮流产科,正好是徐医生负责病房。我从前辈那里听说,徐医生虽然小,但她是一名运动员。小时候,她每天从中国人民大学骑自行车去医院工作。徐医生的话很简短,他最喜欢的一句话是:贝儿好,贝儿好,别怕,别慌,没关系……当我一秒线后,徐医生再次负责病房。这一次,印象更深了,因为很多时候,危重母婴的抢救,都得叫徐大夫级别的医生。正如我的同事杨嘉欣医生所说:“无论产科情况多么紧急,她总是从容不迫,指挥稳重。”
的确,只要有徐医生在医学英语,无论情况多么紧急或危险,我们都不用担心,即使APGAR评分(新生儿状况关键指标的缩写) ) 新生儿出来的时候很低,徐医生气管插管也总是从容不迫,一点也不乱,几乎都是一步到位,用小气囊做几次人工呼吸,孩子的肤色就恢复了,然后就会发出欢快的哭声。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无论情况多么紧急,尤其是刚出生的婴儿复苏,无论我们的下属医生做什么对错,她都不会直接批评他们,也不会大喊大叫最多。就是自己动手,救救孩子。等事情彻底结束后,徐医生会耐心的为我们分析是非。
博士。何芳芳的回忆是感人的。她说:“那是我第一次进协会,被轮换进产科病房,许医生是我的上级医生,也许是缘分吧。每次我被轮换进产科病房的时候,都恰巧是徐医生。病房也是徐老师管理的,和徐医生一起工作的日子里,我不仅学了知识,还学会了做人、做医生。许医生经常给我写信,介绍她去西藏的经历和科力的情况,林巧芝医生生病的消息也是许医生最先给我写信的,虽然许医生没多说,他总是用他的行动来影响我们这些“年轻医生”。
“徐医生就住在医院附近,不管白天黑夜,病房出了问题,他总是随叫随到。我记得有一次,我在产科四线值班科室遇到一位羊水栓塞的妇女,产后胎儿和胎盘持续流血,紧急情况下第一次想到徐医生,当时我也是发呆,接了起来电话里直呼他的名字:“徐云华,过来!”我又进了产房,很快,产房外就听到徐医生的声音,心里踏实了。切除子宫,开腹两次止血……在徐医生的指挥下,抢救工作有序进行。之后,我问她:“你当时为什么没有在电话里问什么?”她说:“你的声音一切都变了,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
“徐医生就是这样,做事果断果断,一切以病人为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徐医生毕生献身于医学,救过无数危重妇女。后死了,他捐出自己的身体,继续做医疗贡献,我真的尽力了,死了!很感人!徐医生对我来说是个好医生,好老师。徐医生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后辈学习几代人!”
五个
徐医生于2001年退休。遗憾的是,徐医生退休后,除了继续门诊和偶尔的剖宫产手术外,很少参加科丽活动,后来得知她身体不好。这两天我把我所有的照片都翻了一遍,今天早上我在部门办公室仔细翻阅了两个主要本科年的照片集,包括科里2000年的千年照片以及后来的许多照片。没有看到徐医生的踪迹。坦白说,科里的很多年轻人可能对徐博士已经不熟悉了。我问了几个2001年后进入妇产科的同事,他们说只看到工作表上的名字,没看到真人。
博士。徐医生与剖宫产后的护士,摄于2007年8月,徐医生72岁
但徐医生记得我,偶尔在医院见到她时,总是亲切地叫我小谭。记得许医生的笑声是哈哈哈,而且有点神秘,很少听到她的笑声。徐医生还年轻的时候,就听下级医生的八卦八卦,偶尔一句话评论。李雷教授写道:“我毕业的时候,徐医生已经退休了。我实习的时候,徐医生带了查房,让床边估计胎儿的重量,实习生和实习生都分到了一份。” ,奖品是丝线。围巾。实习生和郑博士获得了丝巾。”
六个
《妇产科常用词汇》的另一位读者吴宝珍教授是协和妇产科的传奇人物。吴宝珍博士生于1929年,1950年燕京大学医学预科进入北京协和医学院,1955年毕业。1978年赴美深造,为访问科学家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工作了 7 个月,并在马里兰州国家癌症研究所做了两年的访问科学家。出于对癌症患者的深切同情,吴宝珍博士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妇科肿瘤疾病上。在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研究中,作为宋宏钊院士带领的科研团队主要成员,投入大剂量化疗治愈绒癌的探索,最终成功,改变了癌症无法治愈的传统观点一旦转移。我国在该领域的临床研究水平已跃居世界领先地位。在卵巢癌的研究方面,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转移性肿瘤的广泛切除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与美国、奥地利、意大利等国医学家一起,在世界上首次将淋巴转移作为卵巢癌扩散的重要途径,提出将淋巴清扫列为根治术的组成部分。手术。临床研究和外科治疗已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博士。吴宝珍自1987年起担任协和妇产科主任。吴医生的英语非常好,几乎可以与母语为英语的人相提并论。吴宝珍医生的妻子是著名京剧艺术家杜锦芳,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得意弟子。据说这桩婚事是周恩来总理和邓颖超同志亲自主持的。
图片来自郎景和院士撰写的《协和之守:林巧芝与她的医生》
可惜天妒英才,吴医生于1992年3月病逝,享年62岁。我于1992年7月进入协和医院实习,一直没有见到吴宝珍医生,但我见过和他同年去世的王元才教授。王元才教授于1992年7月下旬去世。我曾在我的上级医生查房时见过他。那时我只知道他是妇产科教授,肝癌晚期。
吴宝珍教授和王元察教授都葬在西山脚下的一个地方。从1993年开始,郎静和医生每年三月都带领科里的同事来纪念这次访问。 30年来,风雨无阻。 2000年宋宏钊教授去世后,他也在那里安息。从2008年开始,我也跟着郎医生拜访了三位学长。
七
博士。吴宝珍喜欢抽烟,这大概就是他得肺癌的原因吧。每次去看吴医生,除了在他的纪念碑前放点心和水果外,男医生每人都会给他几根烟,包括从不吸烟的我,哪怕是一口烟都会让他感到不舒服人们还会给他几支香烟。当然,还有他喜欢喝的酒。郎博士表示,吴博士特别喜欢看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的小说,还会跟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姜森教授(人称姜工)探讨一下自己的经历。
吴宝珍博士的故事是,我们每年去西山祭奠郎景和博士、宋磊将军、沉铿博士、黄惠芳博士、杨建秋博士这三位前辈。 、潘凌亚博士、孙大伟博士、吴明博士、邓承彦博士、朱兰博士、冷金华博士、向阳博士、万喜润、刘军涛博士等“老同志”先后开口。其中大部分都是有趣而尴尬的故事。虽然“老同志”宣称都是真实的东西,但我估计还是有一些解释,每年都会有新的资料补充。年复一年,故事成为传奇。
八
昨天早上,我去郎医生办公室核实《妇产科常用词汇》是什么时候录的,他说应该是1990年左右录的。因为那时科里和外国同事的交流逐渐增多当时,年轻医生有学习的需求英语,吴宝珍博士教这些年轻医生阅读专业词汇,后来制作了一本小册子。朗读的时候,本来打算让吴博士读英文,朗博士读中文,因为两个人的声音都特别大。不过后来觉得两位大佬有点单调,就让当时的副主任徐博士看中文。
博士。朗说,他之所以认为录音是在 1990 年左右制作的,是因为录音带录制后不久。 1991年3月,吴宝珍医生声音嘶哑,被查出肺癌。手术后化疗。与癌症抗争数月,1992年3月,吴宝珍博士永远离开了我们。因此,这盘磁带是吴宝珍博士历代的杰作,是他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之一。
九个
博士。郎说,原来的小册子是用A4纸油印的,后来印出来做成了一本绿色的皮小册子,可以塞进一件白大衣的口袋里。他说他记得把小册子夹在字典中间,但他四处找了几本字典,都找不到。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在他的办公桌对面和他说话的时候,我看到靠近我的桌子旁边有一排书,其中一本书中间似乎有一个插页,所以我把它拿了起来。 out,就是这本绿皮的《妇产科常用词汇英汉对照》!什么叫“若不忘,必有回声”,我想就是这样!
虽然找到了这本书,但封面上没有徐博士的名字,也没有郎博士的名字。郎博士当时是副总裁,签名不方便,而徐博士因为是替补,没有名字,真的成了幕后英雄(但磁带上的读者包括徐博士)。
十个
很遗憾没能有机会听到吴宝珍博士的中文演讲,但我对他标准而有磁性的英文发音记得很清楚,我也跟着模仿过很多次。所以即使他去世已经 30 年了,即使我没有见过他,但感觉他一直在我们身边。
现在,徐医生也离开了我们,她的声音将永远留在世间,留在协和妇产科的心中。
不知道徐博士遇到比她早30年进天国的吴宝珍博士,会不会像往常一样熟悉又默契。会有吸尘器吗?如果有,会是羊肉汤吗?据说吴大夫喜欢吃羊肉,而徐大夫是北京人医学英语,应该不会嫌弃。还有,天堂很美医学英语,没有病,当然也没有医生。但他们仍然应该是朋友,最好还是同事……
神仙分开,猜不透。两位前辈留给我们的珍贵礼物,从天籁之音变成了天籁之音。
本文由佚名发布,不代表阿卡索英语培训 - 英语一对一线上外教培训!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j/1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