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职教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这些要点需知晓
职业教育中“双师型”教师培养基地,充当着增强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的关键角色,同时也是执行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升战略的关键平台,以及构成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22年12月,教育部正式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设立170个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覆盖2023至2025年期间,并对外发布了具体的基地名单。职教国培基地由31所普通高校与139所高职院校共同构成,其培养领域依据19个专业大类进行划分。要充分发挥职教国培基地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塑造品牌基地,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设计并实施职教国培基地项目,其根本目的在于增强职业院校教师的实际操作技能。
职业院校教师所需具备的实践能力涵盖了专业技术方面的实践以及教学与育人的实践。职教国培基地负责实施“职教国培”示范项目以及名师(名匠)和名校长的培训工作,项目的设计应将提升实践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在组织管理层面,需确立项目为核心,构建起企业、院校与实训基地之间的培训协同机制。项目执行过程中,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包括菜单式和模块化教学,并根据学员的具体需求定制专属的培训方案。在基地建设方面,可以探索校企合作、企业内部实训以及公共实训基地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中心构建模式。在构建师资队伍时如何建设职教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这些要点需知晓,应挑选教学领域的佼佼者、德育典范、在职业院校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奖的选手、指导技能竞赛的教师、技术技能领域的劳动模范、技艺高超的大师以及拥有高级职称及以上的产业导师,共同组建一支由名师、大师和导师组成的团队。至于培训资源,可以建立一个以教学成果奖、教学技能竞赛、技能竞赛和企业实际案例为内容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案例库。在培训评估与检验过程中,可以借鉴情境学习理论,综合运用案例检验、实操检验以及增值评估等多元化培训评估手段。
对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首要任务是建立一套完善的标准体系,以指导基地的建设工作。
职教国培基地项目的规划和实施,离不开这一标准作为基石,它不仅是确保“职教国培”项目品质的尺度,也是衡量项目与基地建设成效的参照。具体而言,这一标准涵盖了基地自身的建设标准以及培训课程的具体要求;而按照分类,职教国培基地的标准又细分为普遍适用的标准和针对不同专业领域的分类标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作为职教师资培训的核心准则青少年校外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方案,确立了包含“四项通用准则”与“三个层级发展准则”在内的标准体系框架。“四条通用标准”涵盖了以师德为根本的政治要求、德才兼备的育人思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能力、以及与产业发展需求相匹配的要求。这些标准通过定性描述的形式,将政治素质和师德修养置于首要位置,紧接着着重突出了“双师型”教师在教育性、职业性以及专业性等方面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三级发展标准”强调定量清晰,主要针对不同级别的教师青少年校外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方案,即初级、中级和高级,设定了达到各自水平和阶段的具体标准,突显了其发展导向。中职院校在评估“双师型”教师时青少年校外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方案,从教学、创新和实践三个能力维度进行考量;而高职院校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社会服务这一维度,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四个方面的综合评价。职教国培基地的标准需参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试行)》的规定,着重提升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在主持教育教学改革、教学研究以及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加强学术论文、教学研究成果、著作和教科书的撰写技能,并增强他们在参与或指导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教学成果奖项以及科技发明奖项等方面的竞争力。
促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职教国培基地建设的跨界性
产教融合是“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关键途径。该模式由众多高水平学校和规模较大的企业共同参与构建,其中包括了行业内的领军企业、专注于某一领域的“小巨人”企业、致力于产教融合的企业、具有创新能力的“独角兽”企业,以及国家级的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牵头院校与相关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打造校内及校外实训基地;双方携手建立培训指导专家委员会、执行团队和管理团队;积极研讨职业院校名师培训计划,研发线上线下结合的职业能力认证课程;不断更新培训内容,将产业及企业的最新工艺、方法和技术融入教材,为教师提供企业生产运营的实际案例库;在评价环节,引入企业实际项目和科研课题,让企业在评价中发挥主导作用。
发挥数字化转型的引领作用,加强职教国培基地数字化培训建设
职教国培基地承担着为“双师型”教师提供数字化素养和能力提升的关键任务,在资源构建、实训场所、培训方案以及管理运作等多个领域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基地向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在培训资源层面,我们可以通过构建联盟的形式,在培训项目完成之后,保留培训课程的相关数据资料,并构建起同一类型或同一行业的培训资源库。在学员管理领域,可以携手共建或独立打造学习者的个人平台,设立教师培训的“学分存储”系统,保存参与培训教师的学业记录,呈现培训成效,并为教师培训打造数字化的个人档案。“双师型”教师需具备的数字化技能和信息化水平是职业教师培养的关键要素。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应当利用虚拟仿真实训平台、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以及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向教师们传授企业实际案例和前沿技术青少年校外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建设方案,有效解决实训教学中存在的“三高三难”问题,助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建与发展。构建跨地区同专业教师或不同专业教师之间的虚拟教学研究机构,为教师们提供一个针对相同科研课题、技术问题的研讨平台和活动场所,同时,也便于他们为学生共同开设课程。
(作者单位系国家教育行政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5年01月14日 第07版
本文由佚名发布,不代表阿卡索英语培训 - 英语一对一线上外教培训!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peixun/23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