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英语一对一培训

新课标下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英语绘本阅读教学设计


【摘要】英语学习活动概念的提出为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提供了理论框架。 本文结合教学实例,从文本文本的深入解读、教学目标的分层制定、教学活动的分层设计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基于英语英语阅读教学活动。 ,从而提升英语学科阅读教学的核心能力。 执行。

【关键词】英语学习活动概念; 图画书阅读; 教学设计

介绍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了指向核心核心能力的英语学习活动六要素综合观。 英语学习活动的概念是指在主题意义的指导下,进行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体现综合性、关联性、实用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使学生学生可以依靠现有的知识并依赖它。 不同类型的话语促进自身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文化内涵的理解、多元思维的发展、价值取向的判断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策略的运用(教育部,2018)。 英语学习活动理念的提出是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也为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提供了理论框架。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理念开展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笔者认为应建立以下认识:第一,主题意义的探索应成为英语学习活动设计的主线; 其次,英语学习活动理念提倡真实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已有的认知方​​式和经验图式; 第三,英语学习的活动观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教学活动要注重思维的层次性和递进性。 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前首先要明确“教什么”(教学内容)、“教到什么程度”(教学目标)、“怎么教”(教学过程)等问题。 因此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需要深入解读文本,层层制定教学目标,层层设计教学活动,最终实现学生语言、文化、思维的协调发展。

英语活动观英语_英语学习活动观_大学生学习观

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视角的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本文结合绘本故事《谁更强?》的教学案例。 (Blevins,2019)以英语学习活动的理念来分析和解释如何设计有效的阅读教学活动。

01

英语学习活动基础——语篇文本深度解读

文本解读是贯彻活动观、实现主体教育的逻辑起点(王强,2018)。 教师在解读一篇课文时,可以尝试从What、Why、How三个维度充分挖掘文章的主要内容、主题意义、文体结构、语言特征和作者意图,从而形成结构化、多元化、深入的理解。的文本。 知道。

什么

什么是指文本的主题和内容,是文本解读的出发点。 教师首先要通读课文,总结主要内容; 然后,教师可以参考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以及主题群下的子主题,确定课文的主题语境。

本例中的图画书描述了一只兔子挑战大象和一条嘲笑他如此瘦弱的鲸鱼。 他巧妙地利用树木的遮挡,将绳子的两端分别绑在大象和鲸鱼身上。 大象和鲸鱼误以为它们是和谐的。 兔子打了个平手,最后兔子向大象和鲸鱼展示了自己的“力量”。 这本绘本属于“人与自我”主题语境下的“做人做事”主题组,主题内容是自我认识。

为什么

“为什么”是指文本的深层含义,即“作者或说话者的意图、情感态度或价值取向是什么”(教育部,2017)。 教师可以利用课文的标题、关键词或提炼课文的中心思想,探索课文的“文学眼”。 同时,结合主题语境,教师可以揭示课文在特定语境下的教育价值。

在这本图画书中,“坚强”在标题和文字中多次重复。 由此可见,故事写得风格浓厚。 强的本义是规模巨大。 在兔子、大象和鲸鱼的竞争中,体现出更深层次的意义,那就是智慧的头脑、积极的态度和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结合“人与自我”的主题,这就是本文的主题——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对外界评价抱有积极的态度,同时肯定自己,自信地展现自己。

如何

“如何”是指文本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征(教育部,2017)。 不同的文体特征决定了文本意义探索的不同方式和路径。 因此英语学习活动观,教师可以以不同文体的组织方法作为探索绘本意义的主线,引导学生在梳理课文内容结构的同时,关注服务于意义表达的语言特征,从而加深理解。他们对文本含义的理解。

本图画书为故事式叙事,以拔河的展开为主线,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故事的由来:大象和鲸鱼嘲笑兔子因为瘦,兔子向大象和鲸鱼发起拔河比赛; 第二部分——故事:兔子把绳子的两端分别绑在大象和鲸鱼身上,而自己则躲在灌木丛中,让它们误以为正在与兔子拔河; 第三部分——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大象和鲸鱼之间的拉锯战难解难分。 最终,大象和鲸鱼肯定了兔子的实力。 故事以现在时展开,穿插着兔子、大象和鲸鱼之间的对话。 语言简洁凝练英语学习活动观,对不同人物的性格刻画得惟妙惟肖,凸显了文字的主题意义。

研究课文可以帮助教师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课文所传达的意义,有利于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新课标下基于英语学习活动观的英语绘本阅读教学设计,将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索融为一体,达到深入学习的目的。

02

英语学习活动的核心——教学目标的分层设定

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逐步体现英语学习活动的三个层次,设计一系列融语言、思维、文化于一体的整体性教学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阅读教学的过程。 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最终指向核心能力的落实。

本课程针对五年级学生。 基于三四年级绘本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字意识和阅读能力。 他们可以利用图片来获取信息、理解文本、预测故事发展等;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课文理解和阅读能力。 寓言故事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

根据对课文的解读和学术状况的分析,老师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了解绘本的主要思想,并用图表来梳理和总结拔河的起因、过程、高潮和结局;

(2)学生可以利用绘本中的语言分析来判断故事中人物的特点,并有感情地阅读和表演故事;

(3)学生能够分析课文中“强”的不同含义,并与生活联系起来,表达对“强”的多重评价,全面认识自己和他人。

大学生学习观_英语活动观英语_英语学习活动观

上述目标均以活动和行为的形式呈现,既强调学习过程,又突出学习结果英语学习活动观,具有可操作性、可实现性、可评价性。 从上述教学目标中我们可以发现: 目标(1)是学习和理解层面的活动; 目标(2)是应用实践层面的活动; 目标(3)是转移创新层面的活动。 这三个目标相互关联、同时递进,体现了语言学习从知识到能力、素养的不断转化过程。

03

英语学习活动的保障——层层设计教学活动

教师应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把探索主题意义作为教学活动的主线,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的三个层次(见图1),为学生设计情境化、层次化、有效的英语学习活动。学生。

英语学习活动观_英语活动观英语_大学生学习观

基于绘本设计学习理解活动

学习理解活动主要包括感知与注意、获取与整理、总结与整合等基于话语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17)。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师生交流等方式创设主题情境,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激活学生对主题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问题链”进行基于信息获取的宏观速读和细化阅读,并利用表格、思维导图等可视化工具来结构化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形成新的想法。 知识结构,感知和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以及话语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 本课例设计了以下三个学习和理解活动:

①知觉与注意:知觉与注意的学习理解活动是指围绕主题意义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为词汇铺垫的学习活动(李留健、姚伟胜,2018)。 课程一开始,师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你认识哪些动物? 你认为什么动物最强? 通过真实、自然的交流,激活了学生已有的“强”字知识。 然后,老师展示图画书的封面,引导学生比较图中的动物:谁更强? 兔子还是大象? 兔子还是鲸鱼? “明知故问”,学生很容易陷入惯性思维的“陷阱”。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望。

②获取与梳理:获取与梳理的学习与理解活动是指学生对课文整体理解的活动,是学生获取课文表面信息的首要环节。 教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全文,验证之前的预测是否正确,获取全文的主要思想。 随后,老师引导学生再次阅读全文,并提问:兔子做什么来表明自己很坚强? 通过阅读,学生们梳理出了故事发展的主线——一场拔河比赛。

③总结与整合:总结与整合的学习与理解活动是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详细信息的活动。 他们通过提取、总结和整合文本中的信息形成结构化知识。 老师围绕故事主线提出了以下问题:他们为什么要进行拔河比赛? 拉锯战进展如何? 这场拉锯战的结局是什么? 学生独立阅读,查找关键词并完成表格(见表1)。 随后,师生共同校对答案,处理阅读中的生词。

了解更多绘本知识,设计实践活动

应用实践活动主要包括描述与阐释、分析与判断、内化与应用等深度话语学习活动(教育部,2017)。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置、情景创设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新的知识结构进行描述、解释、分析、判断、复述、表演等交际活动,逐步实现语言知识的内化。和文化知识。 巩固新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本课设计了以下三个应用实践活动:

①描述与解释:描述与解释的应用练习活动是指学生用英语描述和叙述图表、程序、相关话题或解释词汇、句子、图表的含义和意图的学习活动(王强,英语亚林,2017)。 学生理清故事结构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图表和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的发展过程。 考虑到单独复述有困难,教师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内化所学的语言和知识结构。

②分析判断:分析判断的应用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获取文本信息、理解文本主题的基础上,用英语对文本材料进行分析,形成自己的判断,加深对主题含义的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聚焦故事中的人物,利用课文中的信息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可以对故事中兔子的特征产生多元化的理解和理解,并能利用和提炼故事中的语言信息来支持自己的观点,促进学生的发展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③内化与应用:内化与务实应用的实践活动是指学生能够巩固、内化课文中的语言、知识结构、价值观等,并在新情境或新任务中综合运用语言。 。 这个故事很有戏剧性,适合小学生角色扮演。 由于语言能力的限制,大多数学生很难用英语解释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表演成了学生表达想法的“展示”。 同时,通过表演进一步帮助学生内化和巩固故事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现象。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创设情景“读者剧场”,引导学生分工合作,添加肢体语言,生动地朗读故事。 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鼓励他们在表演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对结局进行合理的延续。

超越绘本、设计迁移与创新活动

迁移创新活动主要包括推理与论证、批评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超越话语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17)。 这一阶段的学习活动重点关注课文所承载的深层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推理、论证文本背后的价值取向或作者态度,并鼓励学生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批判性表达。 个人观点可以加深对课题意义的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新情境中应用新的知识结构,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实现学科教育。

①说理论证:说理论证的迁移和创新活动是指学生整合课文中的线索、逻辑、因果关系等多元、复杂的信息,推导出词义、中心思想、教师呈现文中多段含有“强”的段落,并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对“强”进行解释,从而形成对“强”的多元内涵的理解——文中的“强”不仅意味着体力的力量,还意味着强的力量。还有智慧、心态等方面都有无形的力量,而后者就是本文的主题。

②批评、评价、迁移:批评、评价、迁移的迁移创新活动是指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对文本所传达的观点和态度进行评价,形成读者自己的观点,最后将其转化为现实。情况。 中间。 根据学生对强这个词的不同理解,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讲解“你认为我们生活中谁是强者,为什么?” 通过将其与生活联系起来并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如下:

S1:我觉得我爸爸很强壮,他篮球打得很好。

S2:我认为医生非常强大,因为他们帮助病人。

S3:我觉得我妈妈很坚强。 她教得很好,做饭也很好。

S4:我觉得我的朋友吴欣怡很强。 因为她每门功课都很好而且经常帮助我。

在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学生们把对强内涵的理解转移到了日常生活中,进一步拓展了这个词含义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老师问学生“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多数同学表示要正确认识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勇敢地面对生活,从而形成超越文本的认识,升华主题意义。 ,实现学科教育。

结论

英语学习活动观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培养英语学科核心能力搭建了桥梁。 教师应将英语学习活动理念贯彻到课文的解读、目标的制定和教学活动的设计中。 教学活动的设计没有固定的模式和顺序。 不同的活动需要根据教师对课文的解读和学习情况的分析,以不同的顺序灵活组合。 此外,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习活动之间的关联性和层次性,促进学生增长知识、丰富经验、提高能力、发展思维、转变态度。

参考

1. Blevins, J. 2019。谁更强? (四级)[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 教育部。 2018.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李六健,姚伟胜。 2018.英语学习活动理念在英语教学设计中的应用实例分析[J]. 中小学外语教学(初中),(11):49-53。

4.王强,胡亚林。 2017.英语学科能力与表现研究[J]. 教育杂志,13(2):61-70。

本文由佚名发布,不代表阿卡索英语培训 - 英语一对一线上外教培训!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peixun/14070.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