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英语一对一培训

“英语起源于中国”?三百年前英国学者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记者| 潘文杰

编辑| 朱杰树

“英语确实起源于我们古代中国。” 世界文明起源研究促进会副会长翟桂云近日的言论遭到众人嘲笑。 翟桂军说,黄色是秋天落叶的颜色,英语发音几乎都是“Yellow”; “Shop”的英语发音基本上是中文发音; 心脏和头部是人体的核心和最重要的部分。 器官,所以英语发音直接取自中文意思:“心、头”,只是发音略有变化。

不仅得出了英语起源于中国古代的结论日本人学英语吗,湖南大学法学院原院长杜刚健也在3月20日第三届中国“一带一路”博士论坛上发表演讲,公布了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称“英国人来自大湘西”。这一结果引起舆论争议。以杜刚坚、翟桂云为代表的这批学者还表达了“人类文明起源于中国西南地区,后来古代中国人西迁,创造了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很多让今天人发笑的研究成果——“英语起源于中国”。 就这一结论而言,翟桂云等人的“学术成果”并不新鲜。 350年前,英国学者约翰·韦伯就曾提出汉语是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原始语言。

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这个结论也显得非常荒谬。 事实上,在他那个时代,这个结论也受到了同行学者的批评,但很多人表示宽容、理解,甚至采纳。 。 那么日本人学英语吗,生活在不同时空的学者们关注这样一个共同领域的动机是什么? 为何他们从不同路径得出的相似结论却得到截然不同的学术反应?

约翰·韦伯:汉语是“巴别塔之前世界通用语言”

日本学生的英语水平怎么样_日本人英语教育_日本人学英语吗

1669年,业余学者、建筑师约翰·韦伯发表了一篇长达212页的《一篇试图探讨中华帝国语言可能性的历史论文》(中华帝国是原始语言)。 1678年该书重印时,更改了书名,并添加了几句话:探索中华帝国的语言是巴别塔之前世界通用语言的可能性。

旧约记载:上帝看到人类建造的巴别塔即将通向天堂。 他觉得人类团结起来的力量是可怕的。 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让他们互相交流。 无法沟通,大家都散了。 那么在巴别塔之前人类使用什么共同语言呢? 这就是韦伯提出汉语是“原始语言”的背景。 为此,《汉语对英国文艺复兴文学的影响》一书的作者卢明军指出,韦伯关于汉语是原始语言的说法实际上并不是想解决一个语言问题,而更像是一个语言问题。 就是要解决圣经的历史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中心讲师陈毅在《浅论约翰·韦伯的汉语观》中提到,报道中国并逐步介绍17世纪汉语的独特性。引起了欧洲人的注意。 与此同时,寻找原始语言的学者们也在猜测汉语是否是原始语言。 这种推测最彻底的表达是韦伯和他的《历史随笔》。

17世纪,以利玛窦为代表的耶稣会士来到中国。 他们的传教政策要求他们积极适应中国文化。 因此,他们学习汉语的规模和成就是空前的。 约翰·韦伯从未去过中国,也没有接触过中文。 虽然他无法像弗朗西斯科·瓦罗、马钊燮等专门撰写汉语语法的人那样总结出一个相对科学的汉语语言框架,但他也通过教授学者们的著作中介绍的汉语语音、词汇、语法的特点和规则,总结出汉语的语言框架。他们自己对中文的理解。

日本人英语教育_日本学生的英语水平怎么样_日本人学英语吗

利玛窦等人编撰的《葡汉词典》手稿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他看来,一方面,汉字具有直接表达意义的能力,几千年来变化很小。 韦伯还认为汉语保持了其古老的纯粹性,保留了原始语言的精髓。 另一方面,他认为汉字不仅是中国人独有的。 他发现日本人、韩国人、苏门答腊人、交趾王国以及周边国家和岛国的人民也都认识汉字。 通用性强。 陈毅指出,这其实是当时传教士和西方人对汉字的普遍误解。 他们不仅误解了汉语随时间推移的差异,而且夸大了汉字在东亚文化圈中的作用。

此外,韦伯还觉得汉语有一种其他语言无法比拟的简洁性。 他指出,汉语没有各种词尾变化、动词变化,也没有数、性、态度、时态等麻烦的语法细节,而是完全摆脱了这些错综复杂的束缚。 除了自然启示给出的规则外,没有使用其他规则。 “所以,他们的语言就像自然语言一样简单明了。” 他看到,虽然从信仰的角度来看,中国人从上帝那里得到的启示最少,但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却是所有民族中“最多或唯一受神的启示引导的”。

汉学家的“热心论”是“狂野奇才”

约翰·韦伯关于汉语是世界语言之母的说法遭到了当代学者的嘲笑——1677年,马修·黑尔爵士发表了《从自然的角度论人类最初起源的论文》。 他在《根据自然之光思考和审视人类的原始起源》一文中批评了约翰·韦伯的理论,认为其完全基于猜想论证。 然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在接触约翰·韦伯的思想后,也对汉语这一原始语言产生了兴趣。

日本学生的英语水平怎么样_日本人英语教育_日本人学英语吗

日本人英语教育_日本人学英语吗_日本学生的英语水平怎么样

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1646-1716)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莱布尼茨年轻时就渴望获得真正的哲学文本。 他在与欧洲东方学家和来华传教士的书信中,多次提到约翰·韦伯的汉语是原始语言的观点。 莱布尼茨后来在他的语言学论文中说:“如果上帝真的教导了人类语言,那它应该是类似于汉语的东西。” 他对汉语的痴迷还有同时代的密友:1722年,法国科学院院士、当时欧洲学术界的重要学者艾蒂安·富尔穆在《历史与公报》上发表了关于中国的演讲。科学与艺术”。 他说,在中国,一切事物都有特定的含义。 文字和文字结构的优美结合是哲学和几何学的结合,有如此多的范畴是任何其他语言中都不存在的。 因此,他还断言,汉字的机制是人类最伟大的杰作,没有任何物质系统能够达到如此完美的水平。

1730年,崇拜福尔蒙的德国汉学家拜尔出版了两卷本的《中国博物馆》。 从19岁开始日本人学英语吗,拜尔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进入神秘的中国世界。 “如果有一天我能在这一领域取得一点小小的成功,我会自豪地认为自己是上帝的孙子、万王之王。” 他决心收集一切与汉语有关的研究成果并付诸实践。 它被编辑成“类似于字典或介绍中国语言文学规则的入门书”。

拜耳的“中国博览会”在美国历史学家乔纳森·D·斯彭斯眼中是“一份狂野而奇怪的礼物”。 他看到,这本书中,除了约翰·韦伯之外,还有很多令今天的读者惊讶的言论——荷兰学者艾萨克·沃修斯曾称赞中国的艺术和科学是世界上最好的。 最重要的是,他声称他希望“自己出生在中国,而不是世界其他地方”; 法国学者菲利普·马森“证明”汉语实际上是一种古老的希伯来语。 他认为《旧约》中许多棘手的语言问题都可以用中文来解答——例如上帝在沙漠中养育以色列人所用的“吗哪”(Manna)就是中文“馒头”的音译; 瑞典学者奥劳斯·鲁德贝克认为,汉语是最接近哥特语的语言。 石敬谦表示,拜耳综合了这些“怪异、晦涩、浩瀚”的内容。 即使他们的理论“空洞肤浅”,或者让人“坠入云端”,也不应该轻易否定,因为在这些热情洋溢的理论背后,蕴藏着先行者的“智慧和勤奋”。

结论很荒唐,为什么评价不同呢?

拜耳甚至不愿意完全否认当时汉语语言学研究中最荒谬的结论——无论是约翰·韦伯认为汉语是世界上所有语言的原始语言,还是穆勒用音乐理论知识构建的语言。中国语气。 (安德烈亚斯·穆勒)——因为他看到这些人的学术生涯表现出“在试图理解汉语的过程中持续的热情和令人尊敬的创造力”。 石景谦也认为,汉学研究的前辈中“英语起源于中国”?三百年前英国学者也得出同样的结论,有高估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情况,也有过度热情和草率妥协的情况,但他仍然喜欢思考这样的研究。

与拜尔、石敬虔等汉学家对前人荒谬结论的宽容相比,翟桂云的“英语起源于中国”受到了残酷的质疑。 不仅遭到网友“嘲讽”,还遭到四川省社科院的批评。 宝云在2019级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上被作为“机会主义、煽情主义”的学术研究反面典型,甚至被人民日报点名批评。 《人民日报》表示,很难想象,在林则徐、魏源等人“开眼看世界”近两个世纪后,在全球文化深入互动对话的今天,仍有人视中国为“中国”。作为其他文明的起源和世界文明的成就。 执着于中国的创造,“这体现了一种盲目的傲慢”。

有评论者将杜刚坚、翟桂云等人的学术流派称为“学术战士”。 他们的代表作是杜刚坚的著作《文明的起源与大同世界》。 本书论证了古希腊人、古罗马人、埃及人、日耳曼人都来自中国。 公众号“简史”的评论文章称,这些作品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希望通过篡改古希腊罗马文明来强调中华文明的古老性和先进性,并将其所谓的“文明”结合起来。 “研究结论”和“提高”、“民族自信心”这样的大词捆绑在一起。

日本人学英语吗_日本学生的英语水平怎么样_日本人英语教育

《文明的起源与大同世界》

杜刚健

光明出版社2017年12期

与这种做法相比,也许韦伯等欧洲汉学家350年前关于世界的热情和创造力显得更加笨拙和可爱。 作为早期的业余汉学家,韦伯总结了历代传教士零散的汉语知识,阐释了汉语。 虽然他的论点夹杂着想象和虚构,得出的结论可能有点可笑,但陈毅看到韦伯是第一个试图通过一本书的体系来确立汉语在世界语言中的地位的人。 。 在早期欧洲汉学家热情荒诞的著作逐渐被世人遗忘之后,学术上更加成熟的职业汉学家逐渐涌现。

“巴别塔之前人类讲什么通用语言?” 这个问题说明,在韦伯时代,以《圣经》为核心的宗教文化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他的作品无疑表明,随着新航线的开辟,西方人的文明观念正在发生更新,开始主动了解欧洲文明以外的其他文明。 这些不仅体现在学习汉语的爱好者身上,也体现在其他领域——歌德、伏尔泰受到《善王传》、《赵氏孤儿》的影响; “三权分立”理论的创立者门德斯也非常关心中国。 由于启蒙时代大致恰逢中西初次相遇的时期,在宗教权威衰落、理性精神兴起的过程中,中国文化向西方的传播和早期汉学也参与了这一过程。 17、18世纪欧洲发生了伟大的社会变革和思想革命。 改变。 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韦伯在西方早期中国研究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

《失落的童话:早期德国汉学家拜耳的中国猜想》张国刚,《中国文化》第37期

《浅论韦伯的中国语言观——走近17世纪的中国论着》陈毅,《国际汉学》2009年第01期

《世界的中国:一个汉学家的学术探索之旅》【美国】石敬虔的乌托邦 | 四川人民出版社,2019年3月

中国对英国文艺复兴文学的影响,卢明军日本人学英语吗,劳特利奇 2015-09

本文由佚名发布,不代表阿卡索英语培训 - 英语一对一线上外教培训!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peixun/1095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