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AI应用不会比美国慢!”申万宏源基金傅娟:核心经济向好 坚定看好A股市场
观点总结:
“我一直记得申万研究院培训时一位老师说过的话:你靠什么与人交往?不是与人相处的能力,而是专业知识的交流。正是通过这种专业能力的输出,我结识了空调行业的朋友,获得了宝贵的信息。”
“美国进入21世纪以来一直引领创新,而创新主要依靠技术,美国科技公司比较容易形成垄断,导致大公司越做越大,市值占比自然也越来越高。中国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中心,注定是多元化的,细分行业中不乏小而美的龙头,市值结构必然与美国有很大不同。另外,中国的中小企业估值比德国、日本同类企业要低,占比也更小,因此确实被低估了。”
“我很喜欢新兴产业,现在关注人工智能,包括算力、应用、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卫星互联网等等。人工智能可以全面提升生产力,提升国家竞争力。有人说人工智能是移动互联网的iPhone时刻,我觉得人工智能对人类比iPhone时刻更重要。虽然我们在综合大模型、通用大模型上落后美国两三年,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细分领域深入应用,我们可以像Kimi一样,把一个特殊功能的模型做好。我相信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不会比美国慢。”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研究总量逻辑,而是要研究结构性问题。新的优质生产力是整个经济和人均GDP持续提升的重要支撑点,值得特别关注。中国经济的核心正在发生显著改善,制造业作为核心的主导地位不会被取代。虽然房地产调整带来了短期压力,但房地产释放出来的人力和资金会逐渐向其他行业转移,这其实是一件好事。”
文本
2020年末,核心资产一片繁荣,很多人认为,这一次真的不一样了。
喜欢标新立异的SWM股权投资部总监、基金经理傅娟有自己的看法,她发表了一篇关于增量经济的文章,在她看来,核心资产是存量经济,而国产替代、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是不可忽视的增量经济,她决定拥抱科技、拥抱创新,抓住中小市值股的机会。
傅娟2006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会计专业,拥有扎实的金融背景。博士毕业后加入申万证券研究所担任分析师。2010年加入农银华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基金经理助理、基金经理、投资总监。2020年加入申万宏源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经理、投资研究部负责人。
近日,证券时报、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了傅娟。2021年年中至今,A股市场经历了三年艰难调整,在大家都趋于谨慎的时候,傅娟依然保持乐观。在她看来,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总体有所放缓,但中国经济的内核在向好。她认为,不要把太多精力放在研究总量上,而应该重点研究结构性机会。
以下为访谈实录:
做研究是我的梦想职业,我希望尽我所能做好它。
证券日报记者:请您介绍一下您早年的经历以及为什么进入证券行业?
傅娟:我是山东人,高考考上了上海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大学毕业后又考了同校的会计硕士,成绩全国第七,学校提出前十名可以免费继续读博士,就这样,我考上了会计学博士学位。
攻读博士学位对我的帮助很大。我的研究方向是企业内部审计,需要从非常微观的角度看待企业。为此,我走访了上海许多大型国企,开始接触产业。另外,我花了三个月夜以继日地撰写了十万字的博士论文,既要有逻辑性,又要有创新性。这对我的思维和动手能力是一个很好的训练。这些积累为我后来的研究和研究报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毕业的时候大家都劝我留在学校教书,但我喜欢探索外面未知的世界,所以我决定出去找工作。我拿到了一家头部证券投行的offer,但申万研究院也向我伸出了橄榄枝。研究院的副院长找我谈话,我觉得他很有诚意,就决定去了,但当时我还不太了解股票研究是什么。正式进公司之后,我才知道,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我很喜欢做研究,觉得研究很有意思,所以很幸运能进入这个行业。
证券日报记者:您当时负责研究什么行业?
傅娟:研究所让我看家电,我当时觉得家电比较简单,已经过了黄金时代,跟大家一样,想看当时流行的“五朵金花”。当时的副所长说,看家电要找能力强的人,看透了家电,其他行业就好做了。我当时以为他是在“忽悠”我,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家电研究让我受益匪浅。
家电行业是中国最早经历几个完整周期的行业之一。看过家电企业的兴衰和市场格局的变化,我对行业周期有比较完整的认识。看其他制造业,我能预测他们会经历什么,面对价格战会怎么玩。一家企业从小到大会面临哪些人员和管理上的困难,多元化过程中如何调整和平衡业务。家电企业的管理水平很高,包括成熟的产品管理、品牌管理、营销管理等。后来,家电龙头企业为全国各个制造业输送了很多人才。我很感恩自己刚入行的时候能看家电,感恩家电行业给我提供了研究的大框架。
证券日报记者:您当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
傅娟:我们当时整个分析师团队大概有三四十人,基本上一个人负责一个行业的研究,从查数据,到做研究,写报告,最后做演讲、路演,还要在上市公司和基金客户之间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沟通桥梁,所以那时候我们有点像全能型个体户。
做研究的乐趣就在于先于别人发现变化。我喜欢把一件事做到极致,所以我把行业模型拆解得非常细,以至于有竞争对手说:“你可能犯了一个精准的错误。”我的想法是,即使结论是错误的,拆解模型的过程也会引导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帮助我们形成更完整的分析框架。
证券日报记者:有哪些研究案例让您印象深刻?
傅娟:现在回想起来,研究空调库存还是挺有意思的。空调行业和很多行业不同,经销商身上有大量的库存,经销商成了一个巨大的蓄水池。这部分库存对行业影响很大,但又是企业重要的竞争手段,也是商业秘密,所以成了黑箱,谁也拿不到特别准确的统计数据。我下定决心要把经销商的库存搞清楚,但我没有找熟悉的家电企业介绍,而是在百度上搜经销商电话,挨个打电话,经过一番劝说,还真打开了窍门。我渐渐和经销商成了朋友,获得了一些真实的信息。我也主动联系那些公布数据的企业,和他们建立友好关系,希望拿到一手数据。我一直记得在申万研究院培训的时候,一位老师说过:和人交往靠什么?不是相识相知的能力,而是用专业知识去交换专业知识。 正是通过这种专业能力的输出,我结识了空调行业的上下游,并获得了宝贵的信息。
证券日报记者:据了解,您当时撰写的研究报告被视为典范。
傅娟:虽然我从来没有追求过做到最好,但是我还是希望做到最好。
我有会计背景,喜欢在不同数据之间建立交叉引用来验证我的结论,所以我当时的报告获得了一些好评。
当时研究院里的分析师都在比拼研究能力和独特视角,竞争和追赶的氛围激发了我的潜力,会计分析能力成为我快速成长的利器。第四年,家电行业留给我的挑战和发展空间已经不大,于是我转投公募,做起了买方。
不管怎么迭代,超级成长股的理念依然存在。
证券日报记者:您是2010年加入农银华融的,早期主要负责什么工作?
傅娟:我刚加入公募的时候,是从基金经理助理、家电和医药研究员做起的。带我的基金经理特别喜欢研究成长股,让我重点关注刚刚推出的创业板。2010年10月,iPhone 4上市,我就开始每天研究手机、移动互联网。当时线上一对一英语,先进的移动互联网公司分布在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这些地区成为我每年定期研究的对象。手机产业链最早在中国台湾发展起来,我们先在台湾研究iPhone产业链,之后又回到A股找映射。但A股公司很厉害,手机产业链很快转移到大陆,发现了很多优秀的投资标的。这段经历为我热爱成长股埋下了种子。不管后来如何迭代,毫无疑问,超级成长股的理念已经印在了我的骨子里。
证券时报记者:您从2012年4月开始管理基金,公开信息显示,2013年,也就是您担任基金经理的第一年,就取得了进入前十的优异成绩。
傅娟:我早期的投资非常顺利,因为我做了很多研究。做基金经理之后,能够充分享受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红利。前期的良好业绩,大大减轻了以后的运营压力,能够从容地形成自己的风格。2015年,因为我的良好业绩,我在公司的管理水平也一步步上升。那一年,我被提拔为公司的投资副总监,承担起公司投研的职责和管理权。
证券日报记者:您在投资的哪个阶段感受到了压力?
傅娟:一方面,2016年供给侧改革启动,对上游来说是个机会,这是我极其难受的一年。2018年中美贸易冲突升级,市场下行,我也有些茫然,有些痛苦。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骨感。在市场波动中,曾经以为有希望成为英雄的上市公司,全都遭遇滑铁卢。面对客观的市场,我开始退出,甚至学会了防守。甚至2018年,我的仓位一度只有60%线上一对一英语,而且几乎都是低波动股。
另一方面,2017年至2021年春节期间,中国核心资产也被称为“中国版Nifty 50”,但我对核心资产的成长性始终持谨慎态度,从未参与。总体而言,2016-2020年是我投资压力比较大的一段时期。
证券时报记者:早期您同时负责产品和管理工作,您是如何平衡自己的精力的?
傅娟:这确实是一把双刃剑,因为我不仅要向下管理,还要向上管理。我喜欢并且擅长向下管理。首先勤奋是我最大的特点,我的工作量在团队中是最大的;其次,我非常注重带领团队,在团队中营造一种和谐、学习、进步的氛围。虽然管理风格比较严格,但对团队成员确实有很大的帮助。
我在之前管理公募平台的五年里,团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研究员和基金经理。另外很重要的一点是,作为经理,需要支持所有风格,这让我的视野开阔了,对风格的包容度和理解力也大大提升了。当时我负责管理整个投研,除了管理权益类,还管理指数、FOF、海外、固收、量化等,对各个线的投资都有了很深的理解。
看好增量经济,把握中小市值股机会
证券时报记者:您于2020年加入申万宏源,换了平台之后,投资方向有什么变化吗?
傅娟:2020年底我发表过一篇文章,非常明确地讲过,核心资产是存量经济时代的产物,增量经济时代到来,中小市值股票被低估,或将迎来春天。
为什么会有这样积极的结论?我特别喜欢研究线上一对一英语,我做研究,和相关专家讨论,做数据分析。比如我对比了中国、美国、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的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市值分布,发现中国漂亮50和美国漂亮50完全不一样,不能和美国“二八”的市值结构比。为什么呢?因为产业结构不一样。美国从21世纪开始引领创新,创新主要靠技术,美国科技公司比较容易形成垄断,大公司越做越大,市值占比自然也越来越高。中国的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中心,注定是多元化的,细分行业中不乏小而美的龙头,市值结构必然和美国有很大不同。 此外,中国的中小市值公司估值低于德国、日本同类公司,占比也较小,因此确实被低估了。
证券日报记者:请您具体谈一下增量经济。
傅娟:2018年中美贸易战开始的时候,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各个行业都在做国产替代,以前我们只能做金字塔底层,但贸易战给了我们向上做的机会,而且发展速度非常快,比如半导体设备。
另外,中国企业以前以代工为主,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海外停工,而中国生产线却没有停工,这个契机让市场发现,原来国产品牌广受市场欢迎,结果海外停工,只有中国还在正常生产,突然发现中国自主品牌在海外也卖得好,跨境线上零售平台也应运而生。这也让我意识到,中国有增量经济。而现在,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增量经济——AI(人工智能)。增量经济不仅包括创新产业、科技产业,还包括附加值更高的产品。虽然中国GDP增速放缓,但这只是物理量的放缓,我们培育的高价位的东西,正在蓄势待发,在上涨。
2020年以后我的精力又回到创新和增长上,2021年抓住了中小市值股票崛起的机会,所以业绩比较好,2023年也不错。但是由于量化基金的加强,小盘股出现了调整,我管理的产品也受到了影响。但我始终相信,中国的市场格局会是百花齐放,未来会涌现出很多以技术为主导的领域。
证券日报记者:您认为2020年核心资产热点是什么?
傅娟:我不会固守一个板块,也不会随波逐流。这可能是我做卖方时养成的一个习惯。我们研究所所长一直说,不要看竞争对手写什么报告,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参考朋友写的家电研究报告,我更多的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写。后来在投资方面,我不喜欢跟别人一模一样,一是不喜欢抱团,比如2021年新能源很火爆的时候,我就只参与了很少一部分;二是看不懂的东西,不会轻易加仓。
我相信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应用上不会比美国慢
中国证券报记者:能谈谈您对人工智能的看法吗?
傅娟:我很喜欢新兴产业,现在重点关注人工智能,包括算力、应用、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卫星互联网等,人工智能可以全面提升生产力,提升国家竞争力。有人说人工智能是移动互联网的iPhone时刻,我觉得人工智能对人类比iPhone时刻更重要。
科技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前几天我参加美国硅谷的GTC大会,台上演讲者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太快了!今年变化太快了,快到让所有人都震惊了!第一,芯片的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发展进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第二,AI应用的效果非常震撼。随着AI技术的不断应用,未来可能会出现内容的大爆发。比如半年前我们还不敢想象真的会有AI生成的电影,但现在中国、美国都有导演表示,未来要推出纯AI制作的电影。一个非常高产的导演,以前可能要拍一部电影要三年,有了AI的加持,拍一部电影可以缩短到半年,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证券日报记者: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在中国的前景?
傅娟: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觉得中国的AI很值得看,直到Kimi出来,大家的看法才有所改变。国外工程师这样评价Kimi:这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比很多模型都要高。Kimi可以分析200万词的中文文本,而ChatGPT只能处理50万词的中文文本。虽然我们在综合大模型、通用大模型上落后美国两到三年,但不妨碍我们在细分领域做深度应用。我们针对某一特定功能的模型,可以做得非常好,就像Kimi一样。我相信中国在AI的应用上不会比美国慢。
在拥抱创新科技的同时,我们寻找供给侧结构良好的行业
证券日报记者:您怎么看待资源板块?
傅娟:我们从去年开始把资源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这背后有一个很重要的逻辑,几年前开始去全球化、全球再工业化进程,海外基础设施、制造业的规划完善,激发了传统大宗商品和资源的需求。中国早期渗透到南美、非洲等资源矿区,成为这轮再工业化的受益者,也成为我们在资源领域寻找标的的思路和目标。去年大家都在研究AI的时候,我们公司就在密集研究资源型股票,靠策略会,跟大量以铜、金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沟通。
证券中国记者:请您谈谈铜的逻辑。
傅娟:我们经历了疫情和地缘政治冲突,研究的方向要调整。一要拥抱创新科技,二要寻找供给侧结构好的行业。今年我们重点关注铜和有色金属。中国对铜的需求占比很高,虽然房地产下滑会导致需求下降,但现在需求并不重要,因为供给侧的变化对铜行业影响更大。全球来看,矿山含铜量大幅下降,铜矿开采成本大幅上升,供给侧进度持续低于预期,导致去年到今年铜供应出现缺口。另外,中国是全球铜资源相对较好的国家,因此A股相关公司可能受益较大。
《证券时报》记者:您喜欢在左边买入,那您会在半山腰买入吗?如果买入后股价下跌,您会考虑认错卖出吗?
傅娟:确实,左侧买入有时候需要经历一段很长的阵痛期,因为你买入之后,股票可能还会继续下跌。至于要不要承认错误,我首先要看买入逻辑是否被打破。如果买入逻辑没有被打破,只是短期因素导致下跌,那可以继续持有;如果逻辑被打破,比如行业格局恶化,比如供给过剩,那我就会考虑承认错误,卖出。
优秀的基金经理应该在某一领域非常优秀
证券日报记者: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傅娟:我觉得一个优秀的基金经理首先要有一技之长,在某个领域建立起明显的优势,并能将其发挥到极致。研究的领域可以是波动性低、分红高、财报质量优秀的公司,也可以是科技、新能源行业的公司。不管哪个行业,都需要在一个领域做到极致,我希望我们的团队也一样。
证券日报记者:您想重点关注哪些领域?
傅娟:很多东西我不会涉猎,主要会关注科技创新领域,以及一些大事件发生后值得关注的战略资产。我希望自己90岁的时候还能做投研,也有很多合伙人愿意和我一起探讨分享。我相信自己会一直保持好奇心,坚持投研到生命终点。
我对科技创新很感兴趣,也投入了很多精力。为了学习和了解有关人工智能的第一手知识,以及与外国工程师和投资圈人士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我在过去半年里拼命学习英语,包括线上线下一对一外教课、阅读英文新闻、订阅国外期刊等。现在英语已经成为我工作和生活中的必需品。
证券日报记者:面对公募基金的公开排名,您会感到压力吗?
傅娟:短期业绩变化肯定会给基金经理带来压力,但我建议大家不要太过于关注短期业绩,过多的短期压力可能会导致投研工作出现偏差,结果可能适得其反。更重要的是要练好内功,多花些精力去学习和研究。
我的压力更多来自于浪费时间或者错过重要的行业信息。我对勤奋的重视和十多年的投资经验让我对自己充满信心,希望大家不要对我失去耐心。
当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英雄。虽然我对自己很乐观,但也有不适合自己风格的周期。比如今年领涨的股票都是高股息股票,就不太适合我的风格。
证券日报记者:您如何看待市场波动和净值回落?
傅娟:我准备尝试一种新的方法来降低组合的波动性。我让策略研究员制定了股息质量策略,我试图在今年推出的新基金中加入一半股息策略。但我们的股息策略并不是纯股息公司,还包括ROE和业绩增长率,是具有一定增长潜力的股息。管理好基金很难两者兼得。作为进攻型基金经理,我加入了量化策略,力求平滑收益率曲线。这个策略会根据上市公司最新的季报及时调整组合。
证券日报记者:您在选人时最看重人才的什么品质?
傅娟:我觉得人品最重要,如果一个人的人品不好,他的能力可能只是暂时的,因为他的能力迟早会被人品所侵蚀。相反,如果一个人的人品好,始终站在三个积极的角度去研究,那么就是可持续的线上一对一英语,虽然短期内他的风格可能不占主导,但长期来看是健康良性的。
我特别看重团队的力量,我所在的团队氛围非常好,大家都愿意分享,互相学习,我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在组建团队的过程中,一些老同事愿意加入我们,因为他们觉得跟我一起工作很快乐“中国AI应用不会比美国慢!”申万宏源基金傅娟:核心经济向好 坚定看好A股市场,很纯粹。我也是一个一直在线的人,因为我的存在,他们不敢懈怠,不断进步,专注。
中国经济增长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证券中国记者:您如何看待中国经济?
傅娟:中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研究总量逻辑,而应该研究结构性问题。新的高质量生产力是整个经济和人均GDP继续提升的重要支撑点,值得特别重视。
中国经济核心地位正在明显提升,制造业作为核心的主导地位不会被取代,房地产调整虽然带来短期压力,但房地产释放出来的人力、资金会逐渐向其他行业转移,其实是一件好事。
在一些未来重要的产业,比如卫星互联网、全人类的电信基础设施、人工智能,我们可能比美国弱,但比其他国家强很多。如果说人工智能有两大引擎,我相信是中国和美国。关键是各自能圈多少朋友,共同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我们坚定看好A股,主要看新优质生产力方向,以及海外、资源领域的行业和公司。
本文由佚名发布,不代表阿卡索英语培训 - 英语一对一线上外教培训!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j/16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