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子打造全英文留学生微信平台
经过近一个月的紧张筹备,《小燕Online》上线了。 这是清华大学研究生会为留学生服务推出的英文版微信公众号。
创建这个平台的初衷并不复杂。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2014级研究生余晖提到微信学英语,研究生会举办活动时,路过的留学生因为听不懂中文推送而错过了报名的机会。 “突然发现,我们之前的一些学生作品并没有很好地覆盖留学生这个群体,”于慧说。 “清华大学已经很国际化了,国际学生可以参加很多活动。” 他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不如以研究生会的正式名义,开一个微信公众号,为留学生群体服务如何?
11月初微信学英语,苏世民书院首届学者于慧、赵闯和新闻与传播学院国际新闻专业2015级研究生沉晓波在苏世民书院举行了一个下午的长会。 他们都是清华大学研究生会的成员。 三个人起草了一份策划初稿,从命名到面板设计,再到团队搭建,公众号初具规模。 “最终我们决定将公众号命名为‘小研在线’,”赵闯说:“经过多年的运营,‘小研’这个词已经深入到每一个清华研究生的心中,成为一个品牌。我们也打算把这个名字传给全校留学生。”
在他们看来,研究生会官方微信不仅是联系全校学生的渠道,也是国际学生获取第一手信息、参与清华国际化建设的重要接口。 在规划书中,他们写道:“清华大学的国际化,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今年,清华大学发布了历史上第一个全球化战略。 在研究生开学典礼上,邱勇校长多次提到跨文化国际交流对青少年成长具有特殊意义。 清华大学致力于成为一所更加国际化的学校微信学英语,培养全球竞争力。 人才。 而今年,来自全国96个国家和地区的768名留学生在清华学习,人数创历年之最。
学校对他们的提议给予了大力支持,研究生会其他部门也主动协调资源,提供帮助。 在初步调研中,他们发现国内高校还没有建立以学生社团为载体微信学英语,通过英语推送直接服务留学生群体的官方微信公众号。 他们希望把这个英文平台做的更精致。 直到平台上线前一天晚上,于慧召集团队进行了发布前的最后一次群办公——反复考虑公众号的英文介绍、文章结尾的设计,甚至自动的语言风格。关注平台后回复,打磨公众号相关详情。
《小燕在线》有专门的运营团队。 由于是英文账号,所以他们特意招了几个留学生来参加。 不过,沉晓波觉得留学生的加入,不仅仅是为了打通语言的关卡,更重要的是“让团队时刻敏感于留学生群体的诉求”。 虽然团队中没有英语专业的学生,但他们相信语言不再是清华学子的障碍。 所有团队成员都以英语授课。 每篇文章写完后,都会被留学生检查,有时还会“原封不动”地退回。
《小燕Online》上线后,团队与研究生会体育部联合发起了“冰上跑”。 “‘无体育不清华’早已深深烙印在每一位学子的心中,再加上留学生对体育的热情清华学子打造全英文留学生微信平台,这一推势必会吸引更多人。” 沉小波说。 不出大家的意料,这篇文章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就获得了将近1000的浏览量。 微信平台上线已经是第六天,沟通效果也让团队信心倍增。
让于慧印象深刻的是“小燕在线”关于纪念“12月9日”学校合唱比赛的推送。 在他看来,这些“洋面孔”来到清华,成为清华学子的一员,认同“清华精神”,是必然的经历。 了解清华的历史,了解清华的文化,了解清华对中国近代史的贡献,也是必然的内容。 “‘12月9日’正是这样一个契机,从大合唱中了解它的背景,进而感知清华人的选择对中国的意义。” 于慧解释说,“小燕在线”想让留学生真正融入清华大学,这也体现了平台在文化输出和价值输出方面的功能。
文章中,他们用12幅漫画梳理了这段珍贵的历史,更加直观易懂。 “推送出去后,反响不错,有留学生甚至在公众号后台私信我们,要我们买票观看今年的合唱比赛。” 沉小波说。
赵创认为,“小燕在线”的成立也有利于更好地整合国际品牌活动和校园资源,比如更好地开展鼓励学生挑战学术权威的Top Talk,倡导自我表达等。 我说话。 不久前,苏世民书院的中外学生携手完成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近2000件展品的翻译校对工作。
“一切才刚刚开始,希望通过我们小小的努力,让留学生更好地融入学校的各项活动,共享学校现有的资源和服务。” 赵创认为,国际学生参与活动也有助于改善清华的国际软环境,实现地方国际化,培养中国学生的国际能力。 (清华大学马玉萍、贾耀)
本文由佚名发布,不代表阿卡索英语培训 - 英语一对一线上外教培训!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peixun/6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