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大师辜鸿铭,用英语骂英国人,用德语骂德国人,外国人还崇拜他
历史上,每到风雨飘摇的秋天,都会涌现出一大批名人和人才。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许多流传千古的作品和人物。 这在中华文明史上尚属首次。 传播中华文化。
民国时期亦是如此。 在社会最动荡的时候,出现了最灿烂的文化和最优秀的人物。 张太炎、周树人、周作人、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王国维、梁启超、钱玄同等,每一位都是能够对中国近代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人物,但其中,有一个很厉害的人,但是行事风格却截然不同,这个人就是辜鸿铭。
一、西游记
大航海时期,西方国家开始向海外扩张。 后来,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加快海外扩张的速度。 当时的英国可以说是世界的中心,国力非常强大。 与任何其他国家相比,英国和英国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英国殖民地面积达3350万平方公里,涵盖七大洲四大洋。 世界上任何地区随时都有英国的土地。 这是一个真正的日不落帝国。
1840年,英国人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时候,很多中国人也开始向英国人学习或为英国人打工,以求谋生或求学。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辜鸿铭的父亲顾子云开始为英国人工作。 辜鸿铭的祖先早期从福建泉州惠安县移民到南阳地区居住,在南阳地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和巨大的声望。 后来,南洋许多地区和国家成为英国的殖民地,用来种植橡胶等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材料。 辜鸿铭的父亲顾子云擅长做生意,也有一定的人脉,因此当上了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经理。 , 会说流利的福建话, 会说英语, 马来语。
1857年7月18日,辜鸿铭出生在东南亚马来半岛西北部槟城岛(马来西亚槟城州)英国人的橡胶种植园。 辜鸿铭的妈妈是英国人,会说英语和葡萄牙语。 辜鸿铭父亲居住的橡胶园的园主名叫布朗,但布朗一家没有孩子。 他们看辜鸿铭聪明,就收他为养子,视他为亲生儿子,让他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作家的作品。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辜鸿铭,从小就有很高的语言文学天赋,记忆力也很好,可以说是过目不忘。 1867年,布朗一家将橡胶园移交给辜鸿铭的父亲谷子云,并带着年仅十岁的辜鸿铭远赴英国。
辜鸿铭去英国之前,他的父亲在祖宗牌位前烧香告诫他:“无论走到哪里民国大师辜鸿铭,用英语骂英国人,用德语骂德国人,外国人还崇拜他,无论周围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布朗一家对辜鸿铭也很好,让他得到了最好的教育和最好的生活条件。 1870年,辜鸿铭被派往德国留学,后返回英国,精通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
辜鸿铭的才华逐渐受到赏识,后来以优异成绩考入著名的爱丁堡大学德国人英语好吗,受到校长、著名作家、历史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卡莱尔的赏识。
1877年,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名校攻读文学和哲学。 此后,辜鸿铭先后获得了欧洲多所著名大学的文学、科学、哲学、神学等十三个博士学位。
当后来的北大校长、辜鸿铭的领头人蔡元培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时,辜鸿铭已是家喻户晓的人物。 40年后,当林语堂来到莱比锡大学时,辜鸿铭的作品已经被学校定为必读。
辜鸿铭的脾气一直很古怪。 有一次,他在英国街头故意把报纸倒过来。 一个英国人看见了,哈哈大笑说:“你看这个中国人多蠢,报纸都颠倒了。”
辜鸿铭反驳道:“你的英文太简单了,看不出来你的本事。” 然后他熟练地倒着读报纸,一口地道的伦敦口音,让英国人目瞪口呆。
2.保皇党
1880年,辜鸿铭结束了14年的学业,回到家乡槟城。 当时,辜鸿铭因才华横溢,被英国人安排到殖民地工作。
1881年,李鸿章派当时擅长外交的清政府外交官马建中与英国人谈判。 在谈判中,马建中结识了为英国人工作的辜鸿铭。 通晓中西文化的马建中立刻引起了辜鸿铭的注意。 两人一拍即合,聊了三天。
1885年,辜鸿铭赴华,得到湖广总督张之洞的赏识,被任命为“洋文撰稿人”(即外文秘书)。
张之洞推行新政,组织训练新军德国人英语好吗,也十分重视高等教育。 辜鸿铭在张之洞的幕府任职二十年,是晚清实权派大臣,主要职责是“解释”。 他一边帮助张之洞统筹西洋事务,一边潜心研究国学,自称“韩彬读易哲”。
1893年,辜鸿铭向张之洞建议建立一所由中国人民自主建设和管理的高等学府——自强书院(武汉大学前身)。 这个提议得到了张之洞和光绪皇帝的批准。 自强书院正式成立后,蔡希勇被任命为总办(校长),辜鸿铭被任命为方言教师,成为自强书院一代名师。
辜鸿铭是当之无愧的大师,中国清代第一位精通西方科学、语言和东方国学的人。 他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翻译成英文。
当时,中国为了向西方学习,派了很多人去西方国家,也有很多人自发组织去西方国家学习。 这些人留学西方后,很多人加入了同盟会等革命党组织,因为他们觉得只有推翻封建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辜鸿铭自幼受西方思想熏陶,却是忠心的保皇派,忠于清政府。 辜鸿铭一直捍卫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在他眼里,当时的中国虽然很落后,但西方人也好不到哪儿去。
辜鸿铭认为德国人英语好吗,清代裹脚德国人英语好吗,欧洲人束腰; 清朝虽有妃子,但仍有地位,欧洲贵族玩弄情人,用完就扔,更是下流。 虽然清朝政府灭民成功,但英国为什么不在南非建集中营,在爱尔兰制造大饥荒! 大清皇室虽然腐败,但英女王、德皇、沙皇也强不了多少!
辜鸿铭多次对西方人说:“你们不比中国人高尚一点,更野蛮无良,就是有机关枪和大炮。”
3. 北大儒学
1911年辛亥革命后,辜鸿铭还留着辫子,认为这是他不向西方妥协的象征。 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辜鸿铭还是因为才华出众而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因为他确实是当时中国第一位精通西方科学、语言和东方国学的人。
1913年辜鸿铭与泰戈尔一起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辜鸿铭一直注重向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 着有《中国牛津运动》(原名《晴川》)、《中国精神》(原名《春秋大义》)等英文著作。 它影响深远,西方人流传着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但一定要看辜鸿铭。
1915年辜鸿铭任北京大学教授,主讲英国文学。 辜鸿铭的课很热闹,一会儿说英语,一会儿说法语,一会儿说德语,一会儿说拉丁语,一会儿说希腊语…… 引经据典,引经据典,辜鸿铭非常注重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 你不会成功地学习英语。 我要你背诗文,一定要背透。 我们中国的私立学校把法律教得很好。 刚开始没多久,就把四书五经读到能倒背的时候。 现在你们各自选一首自己喜欢的英文诗,倒着读,自然就有了基础,听完我的课也不会有什么困难了。”
那时候,辜鸿铭经常在校外演讲,而且都是用英文演讲。 很多外国人宁愿交两块钱的入场费,也愿意来听他的演讲。
北大有教职工休息室,辜鸿铭也会坐在教职工休息室。 北大聘请的外国学者都知道他的名字,每次见面都非常恭敬。 但他没有礼貌。 当他看到英国人时,他用英语骂英国人; 当他看到德国人时,他用德语骂德国人; 当他看到法国人时,他就用法语骂法国人。
有一次,学校聘请了一位新的英国教授。 他看到辜鸿铭打扮怪怪的,就用英语骂辜鸿铭。 谁知辜鸿铭马上问他叫什么名字,用纯英语教的是哪一科。 英国人听说辜鸿铭能听懂英文,大吃一惊,连忙回答说他是教文学的。
辜鸿铭立即用拉丁语与他交谈。 英语教授顿时口吃起来,因为拉丁语不好,一时间语无伦次。 辜鸿铭看了他一眼,道:“你是教西方文学的?你不会拉丁语吗?” 这两个字一出,英国教授就尴尬了,恨不得在地上挖个洞,直接下去从休息室逃出去。
因为辜鸿铭一直扎着辫子,所以经常被老师和学生嘲笑。 辜鸿铭一开口,底下的人顿时都被他的辫子逗笑了。 辜鸿铭没有生气,反而背过身去,把辫子扔给大家欣赏,然后说道:“你们不用笑我的小尾巴,留不留对我来说不重要,很容易剪的脱了吧。至于你那精神上的辫子,据我所知,可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脱掉的。 辜鸿铭的话音一落,下方的众人都静了下来。
别人笑我太狂,我笑别人看不透。 辜鸿铭就是这样一个痴迷的文人。 按照他对自己一生的评价,生于南阳,学于西阳,嫁于东阳,服于北阳。 他所倡导的皇权思想虽然是错误的,但却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
¥39.69
买
本文由佚名发布,不代表阿卡索英语培训 - 英语一对一线上外教培训!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fudao/7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