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的英语 好消息,永无止境
徐小平1956年出生于江苏泰兴,1978年参加高考,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真格基金创始人,国内著名天使投资人。在创立真格基金之前,徐小平是新东方的联合创始人,与俞敏洪、王强并称为新东方的“三驾马车”。
6月7日,徐小平在母校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合影时,61岁的老人剪刀手合影留念,引来全场师生的笑声和掌声。
三十年前,徐小平夫妇从北京的地下室来到加拿大广袤的草原。当了几个月的送货员后,他成为了学校音乐系的研究生。
他很早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
18岁至22岁在江苏泰兴一个小镇剧团演出。除了每天在田间拉手风琴外,他还通过看书、听唱片学习英语和古文。
恢复高考的消息终于传来。演出结束后昏暗的夜晚,徐小平收到了中央音乐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一眼就看到了自己的机会,终于如愿考上了音乐学专业。
高考结束后,在北京开始了新的生活,带着小城烙印的徐小平在这里刻苦学习、聆听讲座、观看世界名家的表演。
徐小平毕业后进入北大工作,结识了俞敏洪、王强。1987年出国深造,后回国加入新东方,任留学顾问。
积累财富后,徐小平帮助归国留学生解决创业资金问题,成为天使投资人。
回首40年前的那场高考,徐小平经过深思熟虑,在小黑板上写下了“高考引领青春走出深渊”这几个字。
他解释说,积累了十几年的人才,终于有机会找到人生的上升之路。
自学英语,课余时间背诵唐诗
18岁到22岁,本该上大学的时候,我和青春的梦想却被搁置在了苏北的一个小镇——江苏泰兴。
那时,我在大街小巷随处拉手风琴,到各个村落、小站演出。但对于心中有着大学梦的我来说,这样的生活,充满的不是流浪艺人的浪漫,而是梦想搁浅的焦虑。但我对知识的渴望从未熄灭。
在剧团工作之余,自学记谱和英语,背唐诗三百首,阅读大量当时能出版的涉外书籍,包括《基辛格越南战争回忆录》、《托尔斯泰》等。 , 泰戈尔的书等
这些“文革”前出版的外国书籍和唱片,大部分是我从当地的中专学校找来的。这些,对于一个向往苏北以外世界的年轻人来说,简直就是宝物。
现在我可以自由地飞到世界各地,在各个国家发表演讲,但我还记得十几岁时在电视上听到英语的兴奋。
我第一次学习 英语 的机会来自电视 英语 节目。在表演间隙,我听到北京外国语大学陈林教授说“There is a book in the desk in the classroom”(教室里他的桌子上有一本书)。多年以后,我还能脱口而出第一次听到的英文句子。
青春就是在这样绝望与渴望交替的痛苦中度过的。
我渴望外面的世界,渴望知识,渴望世界。但是高考的闸门关闭了,大学关闭了,图书馆关闭了。既没有书籍,也没有机会和系统可以打开。但我对知识的渴望和拥抱世界的冲动从未消退。
送五十美分领取招生简章
1977年恢复高考。
这让积压了十几年的人才终于有机会找到人生的上升之路。但是自学的英语,当时要参加高考,考生必须得到单位的同意。那一年,我所在的剧团不肯放人,所以我遗憾地错过了第一次高考。
第二年,我开始准备二三月份的考试。五月,在《光明日报》上看到了中央音乐学院的招生信息。于是我给中央音乐学院写了一封信。
一个昏暗的夜晚,我还在表演,录取通知书到了。打开它的那一刻,我看到了我的机会。
中央音乐学院78级新设音乐学专业,要求考生懂英语和古汉语。而我曾经自学英语自学的英语 好消息,永无止境,背古文观之,唐诗三百首。这个专业刚好符合我这几年的学习经历。
所以我报名去了上海。经过初试、复试、面试三轮,我终于通过了考试。
音乐学院的入学考试从五月开始,第一次考试两天四门课。每次考试,我几乎都是考场上第一个做完的。之后,我反复检查试卷,我是最后一个交卷的。我非常小心谨慎。
当时的笔试并不算太难。现在想想,真是巧合。有一个问题问汉语中的四声对音乐意味着什么。恰好我比较热衷于音乐文学,所以写了汉语四声是音乐的基础,引用了中国古语“长词不足,歌舞”,分析了韵律的影响和音乐的基调。
我的整个青春期都是学习狂热。于是当高考的大门打开的时候,我积累的知识就涌了出来。先是在考场上证明了自己,然后在音乐学院里实现了自我。
20世纪80年代中期,毕业后在北京大学团委工作的徐小平带着学生去长城活动。
进入大学让我知道自己的无知
我在音乐学院度过了快乐而痛苦的五年。高兴的是我已经到达了我梦想的上层建筑。
其实,我的一生都带着明显的小城市烙印,见识也不多。在我上大学之前,我从未见过天安门、人民大会堂、长城和颐和园。这些地方对我来说是传奇,是我梦想的地方。在那个年代,不能去这些地方主要是经济原因。一张去北京的火车票要20多块钱,相当于我初中毕业进剧团的工资。
刚来北京的时候,周围的一切都很新鲜,很有吸引力,这种状态持续了五年,也就是我的整个大学时光。
音乐学院为我打开了我在泰兴歌剧院时梦寐以求却无处可学的知识宝库。在去音乐学院之前,我读了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但是上了音乐学院之后,才知道原来歌德的作品那么多,影响这么大。许多诗篇被世界著名音乐家谱写成世界名曲。
那时候觉得自己越看越无知。我觉得这是我生命中极其珍贵和神奇的一段时期。
现在回想起来,考上高考最大的好处就是知道了自己的无知。这种感觉一直延续至今,即“知之为知之,知之为不知,知之为不知”。
如果我不上大学,我是不会理解这句话的。大学五年,遇到的人和老师都是农村求学时的传奇人物。很多学生的家长,甚至学生自己,都已经是音乐界的知名人物。我来到了星光灿烂的地方,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但另一方面,痛苦源于自己的土气,真的很土气。和那些音乐世家的同学比起来,我觉得自己差了很多。
比如我在上音乐学院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钢琴,上音乐学院之后才第一次接触到钢琴。
在泰兴小镇,我是家喻户晓的才子,但到了音乐学院,我突然发现自己在音乐素养、学业经历、个人素质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那时我感到非常孤独。那时候,老家的朋友大多在江苏读书,儿时的玩伴大多去南京读大学,北京的朋友大多在外地读书。在青春绽放的衬托下,孤独显得格外凄美。
瞬息万变的时代,以及随之而来的人生命运的快速迭代,让这种孤独感与日俱增。
我一个音乐学院最好的朋友突然自费出国留学,去了美国,就再也没有回来。有人突然中了大奖,登上了耀眼的荣誉巅峰。高三那年,谭盾获得国际作曲奖的消息让国人无比振奋,但在当时对音乐学院的学生来说却是巨大的刺激。
回想起来,在音乐学院的生活,既兴奋又孤独,仍然是我人生中最充实、最宝贵、最丰富的时光。
90年代,徐小平在新东方为学生弹吉他。
一个人的成功主要取决于综合素质
在音乐学院的时候,我不仅学习了音乐专业课,还阅读了当时学校图书馆里所有的文献收藏。那时,我每天读一本书。
我很喜欢英语课,古典文学课,特别喜欢听讲座。我也看了很多音乐会、画展、话剧、哑剧,因为当时有很多世界级的大师来到我们学校。这种人文熏陶让我大开眼界,让我每天都活在启蒙中,如痴如醉。它带给我的远不止丰富的精神世界,还有步入社会后所需要的优秀的综合能力。
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商业意识、组织能力、沟通谈判能力、个人魅力等,这些基本与专业无关,主要来自于一个人的人文修养。
你要有人文的“学问”,懂得如何让自己的文字和语言不至于空洞乏味;你还需要一种人文“意识”,才能捕捉到新鲜的思想和时代的需要;你还需要一种人文的“关怀”,能够捕捉到人性深处的微波和涟漪,化作滔天巨浪,将我们推向远方。
今天有些人会抱怨自己的专业不理想,但其实抱怨自己的专业就是给自己设下了牢笼,一个人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他的综合素质。当然,专业是敲门砖。当我从音乐学院毕业时,它帮助我敲响了北大团委的大门。但专业功能只是敲门砖,仅此而已,真正能战胜生活中各种挑战的金刚石是综合素质。
许多著名投资人都有历史、政治和新闻背景,如红杉资本董事长迈克尔·莫里茨、硅谷第一天使投资人罗恩·康威等。
我是学音乐的,后来加入新东方做留学顾问。新东方上市后,我成为了投资人。
如果你问我,投资音乐教育项目会不会太情绪化?那我就说,如果我是学金融的,投资的时候可能会想向创业者多索取两分股权。但我更关心的是我的事业能不能帮助到年轻人,能不能得到他们的喜爱。
与亦师亦友的青年创业者建立深厚友谊,值多少钱?我觉得无价。很多创业者都愿意找我投资,这让我感受到了无上的责任。我和企业家之间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共鸣和认同。
有时回想那些年,如果我没有考上高考,今天我可能会成为当地优秀的农村企业家。当然自学的英语,我也会对社会做出突出贡献,孝敬父母,但我绝对不是今天这个样子。我要用我的一生去感恩高考。
现在,每天醒来看到书架上堆满了很少有时间看的书,我都有一个小小的想法:等我可以休学一年的时候,我会选择重温大学时光,让自己溺水在书海中。
1980年,徐小平和同学们去北京动物园玩。
【同一问题的问答】
1个
新京报:高考有遗憾吗?
徐小平:我觉得当时的高考是一次完美的高考,我没有遗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时面试的老师有十几位,都是音乐学院的。每个老师对我来说都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们的气质、风度、笑容,让我觉得很亲切。我梦想和他们一起学习,我想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这些参加招生的老师后来都成了我的班主任。越向他们学习,越觉得他们值得尊重,值得追随。他们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为华语音乐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性格也对我产生了终生的影响。
2个
新京报:高考的时候有座右铭吗?
徐小平:对我们那时候来说,高考来了,我们的座右铭是“去考试,争取考上”。
【高考关键词】
高考时间改为6月
1979年高考时间定为7月7日至9日,除1983年高考时间为7月15日至17日外,至2002年高考时间为定于每年7月7日至9日。
2001年11月自学的英语,教育部宣布,从2003年起自学的英语,实行多年的高考时间由7月改为6月。这种变化的原因与天气有关。
将高考安排在7月份的决定,在社会各界一直存在争议。他的主要意见是:7月份天气炎热,不利于考生考试、老师批改、家长对考生的照顾。而且,在我国南方多省,7月份洪水和台风频发。
为此,教育部对高考改期进行了调查研究。中国气象局向教育部提供了1995年至2000年全国31个省会城市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平均降水量和6月10日至20日、7月5日至15日的数据。台风频率和其他相关的天气信息。教育部在信息比对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确定将高考时间改为每年6月份比较合适。
新京报记者刘苏红实习生崔晨峰
本文由佚名发布,不代表阿卡索英语培训 - 英语一对一线上外教培训!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j/3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