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创新举措:允许教师跨城乡“流通”
每个周日的晚上,杭州市长河中学的陈老师就会出现在桐庐分水中学的校园里,一直待到下周五的下午,同学们放学回家。
因为从这学期开始,他和另外两名长河中学的同事被抽调到分水中学任教,准备整整任教三年,带出一堂带有长河印记的“励志课”。
可这样一来,长河高中的老师会不够用吗?
“不会。”分水中学校长何宝刚很肯定地说,“因为这次对陈老师和他的同事来说,不是简单的工作调动,而是杭州市教育局创新人员配置管理机制的具体落实。他们三人来到分水,我们还调了三名老师到长河,长河再招他们过来杭州外教一对一小学老师,那三名老师就到长河任教。”简单来说杭州外教一对一小学老师,就是跨级调动教师配置。这一创新机制,源于杭州市区高中与区域高中的合作。
两地高中联合办学
一个派好老师,一个提供补贴
2015年下半年以来,桐庐中学签约加入杭州二中教育集团,桐庐分水高中加入杭州长河高中教育集团,建德市燕州中学加入学军中学教育集团,淳安中学与杭州第十四中学形成紧密型合作关系,淳安二中与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形成紧密型合作关系。
从以往的经验看,合作办学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往往是师资不足,一方派出骨干教师到另一方后,学校师资短缺,想招新教师却没有名额。
为妥善解决这一问题,使合作办学取得实效,杭州市教育局、市编委办牵头,协调三地教育、组织、财政等部门。桐庐、建德、淳安分别从当地教师编制内一次性抽调27个、15个、18个职业岗位到杭州市,专门用于上述学校之间的合作办学和教师交流。杭州市主城区的杭州二中、长河高中等重点高中每年都选派教师到各地对口帮扶学校工作。
分配到受援学校的教师须在受援学校任教不少于一学年,如双方终止合作,则停止跨级人员调整,并将相关事业单位人员由市级调回原所在地,因人员调动而产生的超编问题将在市教育局直属学校内逐步消化。
据分水中学何校长介绍,学校一次性向长河中学调拨了12个教师岗位,长河中学将在三年内逐步完成这12名教师的招聘工作。两校会提前沟通招聘哪些科目的教师,一般是分水中学缺员或师资力量比较弱的科目杭州外教一对一小学老师,但具体招聘方式由长河中学决定。
今年上半年,长河中学在了解了分水中学的需求后,招聘了3名新教师,先到长河中学任教,因此,长河中学师资力量更加充裕。今年8月,又选拔了3名语文、数学、英语骨干教师到分水中学任教,担任两个“励志班”的教师,其中就包括教学部主任陈老师。
三位老师在分水中学只呆了半个学期,但他们给学校带来的变化却是显著的。
何校长展示了一份数据:往年,当地另外两所高中的分数线一直遥遥领先,该校录取的学生很少达标。但今年,长河高中教师开办的两期“励志班”招生,80名学生几乎全部达标。名校效应开始显现。
经过新学期几个月的调整,“励志班”的同学们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不仅如此,长河高中还定期派外教每月两次来分水高中授课,这被分水高中的学生称为一项“特殊福利”,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外教。
两所学校均受益
教师跨校教学研究增多,学生成绩提高
受益的不仅仅是分水中学。在桐庐的另一所高中,桐庐中学两个“创新实验班”的学生也笑得捂住了嘴!他们的化学课由杭州二中化学大赛金牌教练、省特级教师张永久教;物理课由杭州二中物理教研组组长胡益民教;数学课由杭州二中数学组的新人李戈教。这样的师资队伍在浙江省任何一所高中都算得上豪华。
桐庐中学副校长何国民说:“我们学校跟杭州二中合作后,按照市教育局创新人员编制管理机制,一次性抽调15名教师到杭州二中,这样杭州二中就能多招到好老师、好教师苗子,师资力量充裕,可以支撑我们办学。”
杭州二中老师来任还不到一个学期,桐庐中学创新实验班就已出现了学科竞赛的氛围杭州创新举措:允许教师跨城乡“流通”,很多学生跃跃欲试,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从分水中学和桐庐中学的例子看,教师岗位的跨层级流动,对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都有利。
对于学生们来说,不仅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好的教育,两所学校之间的频繁互动也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对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非常有益,他们的成绩单就是明证。
对于教师来说,有更多的机会与行业顶尖人才交流,参与更多高水平的教研活动,接触先进的教育理念。例如,杭州二中的一位老师将“先进学习”的理念带到了桐庐中学,对学校开展学科竞赛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桐庐中学还派出两位教师到杭州二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游学。
对于受援学校来说,这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也有利于培养教师。高水平的教师配置带动了学校各学科群的发展,从而提升了学校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而派遣方也不用担心师资短缺,可以及时补充“新鲜血液”。
在新高考“七选三”背景下,学生可以自行选择选修科目。有的学校每门选修科目的学生人数相差很大,导致部分科目师资短缺,而部分科目师资明显过剩。两校之间调动教职员,互换教师,相当于放开师资队伍,更有利于教师配置,再也不用担心捉襟见肘。
人员跨级调动,看似只是教育部门人员管理的一个小变化,却让很多人受益。
让我们讨论一下
杭州推进城乡教育交流
超过 5,000 名校长和教师参加了这个为期三年的项目
推进教师校长交流是均衡师资配置、推动义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关键。近年来,杭州市积极探索、创新机制、多措并举,教师校长交流工作初见成效。人员跨级调动只是杭州市教育局创新举措之一。
自上世纪末以来,杭州市大力实施名校集团战略,通过城市学校组织、带领、托管农村学校,与农村学校成立城乡学校互助共同体等方式,吸引大批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办示范课、带徒弟,联合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促进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
义务教育校长教师交流试点工作于2012年启动,2014年至2016年,全市共交流教师校长5300人次,其中普通教师3580人次、骨干教师1202人次、校长518人次。实际参加交流的骨干教师占符合交流条件的骨干教师比例2014年为19.38%,2015年为21.32%,2016年为19.28%。
随着教师交流工作深入推进,教师管理体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凸显。今年,杭州市除推进教师编制管理创新外,还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丰富创新教师交流方式,构建教师交流长效机制。
为鼓励教师、校长积极参与交流,杭州市不断增加对乡村教师和交流教师的补贴,改善在农村工作的教师居住条件。另一方面,在职称评定、评估、晋升、师资培训等方面,优先考虑在农村任教、具有多所学校工作经历的乡村教师。
2016年9月杭州外教一对一小学老师,市政府办公厅印发《杭州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年)》,提出建立完善“越基层、越偏远地区、工作越艰苦,地位和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上城区建立名师工作室机制,促进名师交流,2016年设立名师工作室15个,涵盖小学数学、小学综合实践、初中美术、初中科学等学科。设立专项资金,三年为一个周期,通过项目化运作,以问题为导向,通过特色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研究等多种形式开展。
西湖区积极探索拓展优质教育空间,创新管理模式,形成“紧密型教育共同体”,突破现行体制下人、财、物等资源跨校流动的瓶颈制约。
拱曙区创新成立学校发展小组等形式,以2至4所学校(校区)为基本单位,组成协同发展小组,即学校发展小组,全区28所中小学共成立10个发展小组。
根据《杭州市乡村教师扶持计划》,杭州市将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乡村教师培训体系,全面推行新进乡村学校教师先到优质学校工作一年再正式上岗的培训模式。四年来,安排近百名新进教师到城区学校培训,近百名教师培训结束转岗到乡村学校。在派出教研下乡的基础上,在乡村学校建设特级教师和名师工作室,派出教师下乡。到2020年,全市建立以特级教师、骨干教师为主体的“名师乡村工作室”不少于100个,其中由市教育局直属学校牵头的“名师乡村工作室”不少于30个。(沈孟鹤)
本文由佚名发布,不代表阿卡索英语培训 - 英语一对一线上外教培训!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j/18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