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家庭三代人与中国的情缘
Sofia老师在课堂上教学生西班牙语的发音规则。新华社记者 刘方强 摄
新华社合肥11月24日电(记者刘方强)1973年10月,阿根廷肿瘤学家应邀来华参加国际医学研讨会。回国前,他给女儿玛丽亚买了一件白色的针织外套,玛丽亚从此喜欢上了中国。
许多年后,老专家已经去世,玛丽亚也已经68岁了,但那件白大褂却被保存至今,他们与中国的缘分还在继续。
2013年,玛丽亚的女儿索菲亚来到中国学习汉语,并对汉语着迷。经过短暂的学习期后,索菲亚想留在中国,更多地了解中国。后来,她得知安徽铜陵学院需要一名西班牙语老师,于是她申请成为铜陵学院的外教。
大学期间,索菲亚主修经济学。她经常看有关中国的论文,但当时大部分文章都是西方学者写的,他们对中国有很多偏见和误解。
然而西班牙语外教一对一,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数据不会说谎,这让索菲亚感到困惑。毕业后,她决定去中国看看,中国是否是论文所描述的那样。
“来到中国后,我发现这个地方并不像报纸上说的那么落后,人们生活得很幸福。”索菲亚说。为了读懂中国文学,她刻苦学习中文,逐渐理解了“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五年计划”等术语的真正含义。
“中国每五年就会确定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大家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中国政府的政策连续性很强。”索菲亚说,这是中国的优势。
在铜陵小镇,大家对这个阿根廷女孩都很友好。在朋友的帮助下,她很快融入了这里的生活,学会了打鸡蛋、打麻将。索菲亚喜欢骑自行车阿根廷家庭三代人与中国的情缘,是当地自行车俱乐部的成员。
因为共同的爱好,索菲亚在俱乐部认识了现在的中国丈夫。相同的爱好让他们有很多共同点,随着相处慢慢相处,他们从朋友变成了恋人。
索菲亚和她的中国丈夫在安徽铜陵的家中。新华社记者 刘方强 摄
2017年4月,索菲亚和丈夫按照当地习俗举行了婚礼,正式成为中国儿媳妇。婚礼当天,索菲亚的亲友从阿根廷飞到中国为她送上祝福。她的母亲玛丽亚也第一次向她提起这件白色针织外套。
现在,索菲亚的儿子已经两岁半了。她和丈夫给他取名“钟约会”,意思是“从中国到达阿根廷”。
“阿根廷1972年才与中国建交。第二年,我的祖父来中国参加会议。没想到我现在居然定居在中国了。”索菲亚说,当时的中国和现在绝对没法比。前几天,我和老公开车回来的时候,走的是一条老路。我上次去那里已经是两年前了。我感觉我已经认不出它了。变化太大了。
平时西班牙语外教一对一,上课和照顾孩子占据了索菲亚的大部分时间西班牙语外教一对一,但她目前正在网上攻读西班牙语教育硕士学位。 “全世界有20多个国家使用西班牙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目前中国西班牙语外教并不多,我想成为这方面的专家场,”她说。
“最近西班牙语外教一对一,我有一个小目标——学开车,考个中国驾照。”索菲亚指着她家的车说,我丈夫通常开车送我去学校。
本文由佚名发布,不代表阿卡索英语培训 - 英语一对一线上外教培训!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xians/21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