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一高中师生时隔四年再次拜访武大附中校长,要求他少安排活动,多上课。
中德学生一起上实验课和体育课
□ 楚天都市报极目报记者 柯成 摄影:楚天都市报极目报记者 黄世峰 通讯员 李芙蓉 袁润强
“你好”“你好”……10月14日,武大附中校园内,频频有“外国人”与学生打招呼。 “这是新来的外教吗?他穿的校服怎么和我们不一样?”一名学生疑惑的问道。
原来,他就是德国莫尔斯亚德芬高中的校长克拉克。连日来德国一高中师生时隔四年再次拜访武大附中校长,要求他少安排活动,多上课。,克拉克带着学校24名学生和4名老师来到武汉,在武大附中体验了原汁原味的汉语课程。他身上穿的武汉 英语外教一对一,是七年前他带队参观学校时收到的礼物。
中德学生同日上课
参加7点30分升旗仪式; 8:00开始听课; 10点30分课间休息一起跑步锻炼……武大附中教学负责人表示,德国师生来校之前,克拉克提出不需要安排一些特殊的活动。只要按照平时的课程安排就可以了。
“只有体验最真实的生活,才能增进相互了解,加强两国青少年之间的友谊。”克拉克在接受极目新闻采访时表示,武大附中师生访问德国时,遵循了这一原则,展示了自己最真实的校园生活。
贾德芬高中是德国为数不多的开设汉语选修课的高中之一。来访的学生都有一定的汉语基础,但上午的语文、数学等课程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下午正好是武大附中的科技实验课,德国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
在物理实验室,中德学生一起用纸板、注射器、软管、热熔胶枪等制作了一台简单的液压起重机。实验成功后,一名德国学生写下了“我们喜欢中国”和“我们喜欢物理”。 “ 用中文介绍他的成绩。
在化学实验室,学生们体验了“棕榈火焰”——用湿手举起含有丁烷的泡沫,将其点燃并“传递”给下一个学生。德国学生一一尝试后大呼“神奇”。
在生物实验室,同学们在专业的生物洁净安全柜中进行菊花的组织培养。前期步骤由德国学生和中国学生合作完成,后续步骤将由武大附中的学生完成。
“自己动手做很有趣。我们以前没有机会做这么多实验。”一位德国学生听说这些实验是武大附中“珞珈山青少年科学学院”的公共课,非常羡慕。
实验课后是体育课武汉 英语外教一对一,中德学生进行了一场篮球友谊赛,德国学生还体验了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等项目的课程。
一位德国老朋友住在他家
此次来汉的德国学生大部分是第一次来中国武汉 英语外教一对一,但也有一些对中国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17 岁的 Svea Langer 就是其中之一。去年夏天,她带着武汉大学外国语学校(武汉大学附属初中)的学生陆熙媛到她家住了三天。这次来,路西元升入高一,正好负责接待斯薇亚,并把她接回来和她一起住。
“老朋友一见面就很熟悉,完全没有尴尬感。”路西元表示,在德国见面后,两人一直保持邮件往来。 Svea还专门为她申请了一个微信账号,两人经常聊天。
“武汉很大很漂亮,武大附中也很现代化。” Svea告诉吉木新闻,这次的学生全部都住在中国家庭。周末武汉 英语外教一对一,她和陆西元一家参观了湖北省博物馆,还去了商场。 ,“商场也很大。”
克拉克校长表示,学校约有8%的学生选修中文,因此早在2012年,他们就开始与武大附中开展定期互访。每次,学生都会被安排住在当地家庭,以增进相互了解。
“我上次来是2019年,因为疫情中断了。五年后我再回来时,发现武大附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也体现了速度的加快。”中国的发展。”克拉克表示,他所穿的校服见证了两校之间的友谊,今后将在这次互访中继续保持下去。
据武汉大学附中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武汉市首批特色示范学校、武汉市国际理解教育示范学校,学校设有“德语班”、“德语班”三种类型的多语种班。 +英语”、“法语 +英语”和“西班牙语 +英语”。我们与许多国外学校有交流。其中,双方的合作最为深入,因为雅德芬文理高中还以科学教育和多语言教育为特色。 “目前,受疫情影响的国际交流活动已逐步恢复,这对中外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利。”该负责人说道。
本文由佚名发布,不代表阿卡索英语培训 - 英语一对一线上外教培训!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wj/20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