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英语一对一培训

“我们是外国人,但我们不是局外人”——上海疫情防控中的外籍志愿者


当前,上海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处于关键阶段,不少在沪生活的外籍人士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为上海、为中国加油。有的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为热爱的上海传播正能量;有的在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当志愿者,与中国亲朋好友一起守护“家”;还有的言行一致,像上海本地人一样生活……在他们看来,自己也是这座城市的一份子,守护“上海”是自己的职责所在。

上海浦东一对一外教,继续前进!

因疫情封锁多日,让在上海的36岁尼泊尔医生马斯卡伊陷入沉思:怎样才能足不出户,为这座他热爱的城市传播一些正能量?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城市伦理学家、媒体艺术家 JT Singh 于 2016 年创作的一部视频,视频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将上海的现代化与多样性融合在一起,这让他深受启发。Asi 当即决定联系原作者,将视频分享给上海市民!让他高兴的是,原作者 JT Singh 不仅同意分享,还想通过他传达一个信息——上海,继续前进!

影片以清晨浦东陆家嘴的现代化建筑为开场,迅速切换到老弄堂,刷牙的大叔、做饭的大妈、地铁车厢里拥挤的乘客、小店里蒸着包子、弄堂口嬉笑的孩子、歌唱的小鸟、相互依偎的老人们……在东方明珠塔背后落日的映衬下,上海的一天渐渐结束。虽然这段影片只有3分钟,但却用蒙太奇的手法,向观众展现了可爱的上海市民和熟悉的烟火氛围。

“我之所以这么喜欢这个视频,是因为它不仅让我回忆起以前上海的样子,还告诉我们,当这一切结束后,我们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阿斯说。

今年是阿西西来到上海的20周年。2003年,阿西西第一次拿着政府奖学金来到上海攻读医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上海和睦家医院工作。作为一名外科医生,阿西西深知血液在手术中的重要性。他发现上海很多外国友人都愿意献血,但不知道如何献血。于是,他创建了一支志愿者队伍“血脉”,向外国志愿者宣传无偿献血,并发动身边的外国友人加入。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刚爆发时,阿西就想为抗击疫情做点什么,于是在家为志愿者团队设计宣传资料,制作防疫海报、视频。得知武汉疫情严重后,他召集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武汉加油”微信群,得到了众多爱心人士的关注。

在阿西心里,上海早已是他的第二故乡。他相信,政府和人民为上海的抗疫工作付出了巨大努力。“经过这次疫情,上海会变得更强大、更有活力、更美好——上海加油!”

疫情让邻居们团结起来

“保持两米距离!保持两米距离!”在上海市虹口区北外街道海宁居住区,一名身穿防护服、讲着上海普通话的志愿者在核酸检测点忙碌……由于他全副武装,很多人都看不出来,他其实是一位名叫KekSengYem的外国人。

当被问及他当义工多久时,他说他记不清了。“反正我一直在做……嗯,从我在家的时候就开始做了。”49 岁的 Kek Seng Yem 是马来西亚人,也是“地地道道”的上海女婿。他和妻子结婚已经 10 年了。

当被问到为什么想当志愿者时,他敞开心扉:“我妻子是共产党员,最近在社区当志愿者。她很忙,经常早上五六点就起床,有时吃几口饭就放下碗下楼,一时兴起。社区里还有一些退休的叔叔阿姨,他们也热情地跑来跑去,让我挺感动的。所以,我也想出来做点事。”

浦东外教带班幼儿园_浦东一对一外教_浦东外语

就这样,KekSengYem也成了一名社区志愿者。当他看到社区群里通知送菜的货车即将到达时,他立即“全副武装”,早早地赶到社区门口等候。当蔬菜、肉类、大米等生活用品到达后,他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卸车打包,然后挨家挨户送货上门。此时,KekSengYem说浦东一对一外教“我们是外国人,但我们不是局外人”——上海疫情防控中的外籍志愿者,他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谢谢”。

忙碌之余,他又有了新发现:“以前邻居之间交情不深,最多是点头之交;现在,情况变了。你看!一打开微信群,你就会被邻居们的热情所淹没——谁家的酱油用完了,马上就会有人回复,放在门口让人去取;谁家需要常用药,也会有人愿意提供……”

这些天的志愿者经历,让KekSengYem对这个新身份有了新的认识。“我来中国18年了浦东一对一外教,刚来的时候,也有志愿者,但我没怎么注意。现在不一样了,我自己就是一名志愿者,身边也有很多志愿者。顺便说一句,志愿者让人们更亲近了。”

永远38岁的老罗

老罗是生长在新西兰的荷兰人,英文名是Jacobus,但大家更喜欢叫他“老罗”——这来自他给自己起的中文名“罗江强”。他在中国当外教多年,在松江区东明花园小区生活了13年。

老罗是一名志愿者,他和卢一凡关系不小。3月31日,疫情紧张之际,社区党员卢一凡联合热心居民,组建了志愿者队伍。老罗和卢一凡很熟,便主动找到他,表示自己也想当志愿者。考虑到老罗和居民沟通可能不太顺畅浦东一对一外教,卢一凡有些为难:“这次你休息一下怎么样?”“我想出一份力,可以吗?”老罗很执着。卢一凡忍不住,让老罗填了一份申请表,还送了他一套防护服和一件志愿者用的绿色背心。这一次,老罗终于如愿以偿。

“没想到老罗帮了这么大忙”,陆一帆说。协助做核酸检测、发放生活用品、上门收垃圾,老罗总是冲在最前线。社区有2500多户居民,政府免费发放的蔬菜、肉类、米面等基本生活用品,都要靠志愿者送到家家户户。老罗自己的设备——一辆平板车和一辆小推车,此时也派上了用场。

4月13日,上海下起了大雨,恰逢运送物资的卡车抵达小区门口,老罗和大家一起干活,从早上开始,断断续续干到晚上10点,虽然穿着雨衣,但老罗的衣服还是湿透了,鞋套里也灌满了水。

考虑到老罗的年纪,陆一帆担心他应付不过来。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老罗又出门了。“有志愿者骑着电动车到小区门口取货,老罗就骑着自行车追着他们,他说他永远38岁了。”陆一帆笑着说。

如今,东明花园小区已成为防控区。看到这轮疫情感染者人数在不断减少,老罗相信情况很快就会好起来——“动态清零是适合中国的,是可行的防控策略,也是目前控制疫情、减少死亡的最佳办法。”

简短评论

在上海,像Ashish、KekSengYem、老罗这样的外籍志愿者还有很多,面对严峻的疫情,他们主动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尽自己所能为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务。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志愿者纷纷挺身而出,守望相助,以“我们是外国人,但我们不是外人”、“大爱无国界”的思想境界,筑起了抗击疫情的精神长城。

向外国疫情防控志愿者致敬!

本文由佚名发布,不代表阿卡索英语培训 - 英语一对一线上外教培训!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peixun/18392.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