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委引进外籍足球教练进校园 女学生:上课好开心
相关图片
新华社上海12月30日体育专电(记者郭菁丹)当校园足球携手“洋教练”,会给孩子们带来怎样的“化学反应”?今年9月起,上海市教委通过校园足球公益项目,招募全球优秀师资,为10个区35所中小学引进外籍教练,为培养中国足球“尖子生”打下良好“基础”。在“国际范”的理念和方法下,传统的体育课变得不一样了。
孩子们:“我最喜欢这个课程!”
上海市徐汇区田林二中操场上,6年级2班40名学生正在上“洋教练”授课的体育课。这位身穿橙色球衣的“洋教练”是31岁的弗拉达,来自塞尔维亚的欧足联A级教练,在青少年足球训练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
在田林二中体育老师余明明眼中,这位“洋教练”专业又充满激情上海教委引进外籍足球教练进校园 女学生:上课好开心,而“从培养兴趣开始”正是弗拉达教学的核心理念。
“比如课前热身时,他采用分组、游戏的方式,比传统的跑圈方式更吸引孩子。”于明明说。
此外上海闵行 一对一外教,课堂内容安排的针对性、科学性也让余老师印象深刻:“一节课35分钟,热身、训练、小组对抗等按顺序进行,孩子们能全身心投入其中,不会感到疲劳。”
余老师告诉记者一个细节,“我算过,每节课前,我们三个人加上Vlada、翻译、助教,平均要花18分钟把训练器材摆好,Vlada从不马虎。”这位恪守规则、要求严格的“洋教练”,教学时“激情满满”,时不时地带着孩子们跑、跳、加油,击掌鼓励,极具感染力。
“上课太好玩了!”6年级2班的徐杰兴奋地告诉记者,“他对我们的限制少,而且(上课内容)很有趣。”徐杰是个女生,没什么足球基础,但在弗拉达的引导下,“她爱上了足球课”。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静安外国语小学,25岁的西班牙“洋教练”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字叫郝帅,并很快和孩子们成了好朋友。“我希望通过课程开发潜能,让中国的孩子感受到足球的魅力。”郝帅说。
“洋教练”:希望用科学方法传递足球文化
热门“洋教练”从何而来?上海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与上海巨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启动校园足球公益项目,上海市教委给予配套支持。两家公司从全球招募优秀教师上海闵行 一对一外教,经过初选、评估,向上海市10个区35所中小学引进外籍教练。同时,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作为项目指导老师和评估单位,对“洋教练”上课的内容、质量、效果等进行打分评估。
欧足联职业级别(最高级别)教练科科维奇是聚体育外教团队的执行主席,他有30年职业足球执教经验,其中有10年在中国执教的经历。在科科维奇看来,中国孩子需要的是更多地了解足球文化。
“我觉得中国校园足球可能还缺乏一些科学的方法。”科科维奇介绍,在欧洲,小学生有两种不同的训练方式,一是结合体育课的活动,二是对抗性的比赛。
“足球训练要从培养兴趣开始上海闵行 一对一外教,再逐渐增加训练量。如果一开始就强调大量的训练,孩子可能会对足球产生厌倦,并提前‘透支’他未来的潜力。”科科维奇解释道。
欧足联B级教练米洛什在上海市闵行区吴泾第三小学执教三五年级女子足球队,球队每周训练两次,每次约一个半小时。
米洛什告诉记者,“我们希望通过教学,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上海闵行 一对一外教,并以足球为载体,培养他们的自律性、社交能力,甚至建立更健康、更友善的价值观。”
学校:打好基础才能培养出顶尖人才
引入外籍教练,给孩子们带来了新鲜感,也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产生了冲击。专家认为,外籍教练的理念和方法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只有不断通过中外交流与协作,中国学校才能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文化。
“我们传统的足球训练方式是大规模、注重技巧、见效快”,吴泾三小体育部主任洪斌说,“但是我观察外国教练的教学,他们注重全方位的训练,这是一种‘可持续’的方法。这将在孩子们未来的成长中体现出它的价值。”
上海市静安区小学体育研究员高淑丽认为,足球是一个切入点,关键是通过课堂和训练,让孩子养成运动的习惯和观念,这些方面都是可以向国外教练进行交流和学习的。
今年8月13日,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实施意见》,旨在大力普及足球运动,培育健康足球文化。“足球有教育价值。”吴泾三小校长顾震认为,通过小学生的培养,可以扩大中国足球的基础人口。“在此基础上,可以形成‘宝塔型’的人才结构,培养出少数优秀的‘尖子’,为专业足球队源源不断输送人才。”
上海市教委体育卫生艺术处处长丁力表示,传统体育教育注重硬性指标,但特别是在中小学,体育教育应与德育、美育、智育相融合,应有多维度的目标。“洋教练”的到来,将使学校和学生充分深入地接触世界一流的教学训练模式,探索推动中小学校园足球普及的经验。
本文由佚名发布,不代表阿卡索英语培训 - 英语一对一线上外教培训!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fudao/19077.html